您的位置:首頁

太極拳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

太極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古裝電視劇裡面常常能夠看見這樣的拳法。 從古流傳至今它的意義發生了些許變化, 以前的人作為護身法寶, 現在的人用來強身健體。

中醫學認為清志活動是以臟腑為功能基礎的,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又認為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肺在志為悲、脾在志為思、腎在志為恐。 人體情志的變化異常能導致氣機逆亂, 從而造成臟腑功能失調和損傷。 太極拳前人曾被稱之為“知覺運動”, 其原因在於其鍛練是與人意念感覺分不開的

最初練習者要注意動作是否正確,

再者要注意在練習中掌握每一個要領。 如是否做到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腰松胯、氣沉丹田等等。 然而這只是初步的以意導體, 以後漸漸地還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

太極拳用意方法是用意控制人體的動作和內外運轉, 排除雜念, 求得虛靜。 據研究, 在練拳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處於興奮狀態, 其他區則處於相對抑制狀態, 這種相對的意靜使人在練拳時把一切煩雜思絮拋在腦後, 全神貫注於拳中, 故而在練拳後不但能使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 而且長期鍛煉更能讓人心胸開闊、情志健康。

另一方面太極拳對神經功能調節, 也有利於病人病情的恢復。 以上所述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中醫認為, 練太極拳, 能加強腎的藏精、保精功能, 並能調節內分泌系統。 因此, 通過練太級拳, 不僅能改善陽痿、遺精、腰腿酸軟, 也能改善體虛腎虧引起的失眠、多夢等症狀, 可明顯改善睡眠品質。

太極拳的練習, 即“腹式呼吸”, 通過腹腔壓力的改變, 使胸廓容積增大, 胸腔負壓增高, 上下腔靜脈壓力下降, 血液回流加速。 由於腹腔壓力的規律性增減, 腹內臟器活動加強, 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迴圈, 促進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防止便秘。 科學研究表明, 打太極拳時全身骨骼肌的週期性收縮和舒張, 可以加強血液迴圈。

更重要的是由於肌肉運動, 可使冠狀動脈反射性擴張, 心肌毛細血管開放增多,

氧的供給充分, 心肌營養加強, 收縮功能提高, 同時全身皮膚、肌肉、內臟中儲備的毛細血管網擴張, 導致血壓下降, 可有效地防止夜間發生心腦血管急症。

練太極拳可以調整神經功能活動, 使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得到恢復, 陰陽達到平衡。 因此, 通過練拳養神, 能夠治療神經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寧等症。 可見, 睡前練太極拳, 既能有效地改善睡眠, 又能防治多種疾病, 是中老年人養生保健的上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