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中風偏癱,口眼歪斜,農村的野草有效祛除中風困擾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非常奇特的植物, 這種植物經常會和很多其他的植物混希, 如果不認識的話有可能會和艾草或菊花類的植物混希, 因為他們的葉子很像, 就好像是一種一樣, 總是給人一種錯覺, 這種植物叫川烏, 一種非常奇葩的植物;

川烏有名:烏頭別名:鵝兒花、鐵花、五毒;別小看川烏這種植物, 可是有很強的毒性的, 對於喜歡中藥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炮製方法, 因為有毒而且毒性非常大所以川烏這種中藥一般情況下不要用, 藥性比較猛烈;

川烏作為一種中藥而言, 其中藥屬性為:辛、苦,

熱;有大毒。 歸心、肝、腎、脾經。 具有祛風除濕, 溫經止痛。 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病症。 一般炮製後內服。 生川烏酊外用能刺激皮膚, 繼而產生麻木感, 故外用作某些神經痛及風濕的鎮痛劑。 另外此藥有大毒, 中毒嚴重者可能引起死亡, 所以服用此藥時一定要遵守醫囑, 以免引起嚴重後果。

下面是收集的關於川烏在一些中藥典籍中的常用藥用方劑, 喜歡中藥的朋友可以收藏:

1.治病歷節不可屈伸 疼痛亦治腳氣疼痛 不可屈伸:麻黃、芍藥、黃芪各150克, 甘草150克 (炙)川烏五枚(口父咀 以蜜二升煎取一升 即出烏頭).上五味口父咀四味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去渣納蜜煎中 更煎之.服七合不知 盡服之.(《金匱要略》)

2.治風痹榮衛不行 四肢疼痛:川烏頭100克(去皮切碎 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 幹蠍25克(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 以釅醋一中盞熬成膏 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 以溫酒下七丸.(《聖惠方》)

3.治風寒濕痹攣痛不能步握:五靈脂、川烏(炮 去皮、臍)、蒼術(薄切酒浸 幹)各100克, 自然銅(燒熟)50克.上為細末 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 溫酒下漸加丸數 服之病除.(《普濟方》烏術丸)

4.治風寒濕痹麻木不仁:川烏頭(生) 去皮、尖為末 用香熟白米半碗藥末20克 同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 下薑汁一茶腳許蜜三大匙 攪勻.空腹啜之溫為佳.如是中濕 更入薏苡仁末10克增米作一中碗.(《本事方》川烏粥法)

5.治丈夫元髒氣虛 婦人睥血久冷諸般風邪濕毒之氣 留滯經絡流注腳手 筋脈攣拳或發赤腫 行步艱辛腰腿沉重 腳心吊痛及上沖腹脅膨脹 胸膈痞悶不思飲食 沖心悶亂及一切痛風走注 渾身疼痛:川烏(炮去皮、臍)、草烏(炮 去皮、臍)、地龍(去土)、天南星(炮)各六兩乳香(研)、沒藥(研)各二兩二錢.上為細末 入研藥和勻酒麵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九空心日午冷酒送下 荊芥茶下亦得.(《局方》活絡丹)

6.治風腰腳冷痹疼痛:宜用貼焙 川烏頭三分(去皮、臍 生用).搗細羅為散以釅醋調塗於故帛上敷之 須臾痛止.(《聖惠方》)

7.治癱緩風手足撣曳 口眼喁斜語言蹇澀 履步不正:川烏頭(去皮、臍)、五靈脂各250克.上為末入龍腦、麝香 研令細勻滴水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先以生薑汁研化次暖酒調服之 一日兩服空心晚食前服.(《梅師方》神驗烏龍丹)

8.治左癱右瘓 口眼喁斜中風涎急 半身不遂不能舉者:川烏頭(去皮、尖)、五靈脂(去石)、當歸、骨碎補各等分.上為細末 用無灰酒打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 漸加至十九至十五丸溫酒下.(《局方》四丸)

9.治小兒慢驚 搐搦涎壅厥逆:川烏頭(生去皮、臍)50克 全蠍十個(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盞薑七片煎服.(《嬰孩寶書》)

10.治破傷風:烏頭(生 去皮、臍)一枚雄黃(研)0.5克 麝香(研)0.5克.上為細散.每服5克以溫酒調下(《普濟方》三味追風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