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地白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天寶本草》

【拼音名】Dì Bái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Climbing Violet

【別名】七星蓮、天芥菜草、白菜仔、雞屙粘草、黃瓜草、白地黃瓜、狗兒草、黃瓜菜、細通草、毛毛藤、黃瓜香、野白菜、冷毒草、匍伏堇、小黃瓜香、提膿草、地白菜、王瓜香、銀茶匙、石菜、雪裡青、抽膿拔、茶匙黃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堇菜科植物匍伏堇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ola diffusa Ging.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挖取全草, 洗 淨, 除去雜質,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 全株被糙或白色柔毛, 或近無毛, 花期片出地上匍匐枝。 匍匐先端具蓮座狀葉叢, 通常生不定根。 根莖短, 具多條白色細根及纖維狀根。 基生葉多數, 叢生呈蓮座狀, 或於匍匐枝上互生;葉柄長2-4.5cm, 具明顯的翅;托葉線狀披針形, 2/3離生, 邊緣具長齒;葉片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 長1.5-3.5cm, 寬1-2cm, 先端鈍或稍尖, 基部楔形或截形, 兩面散生白色柔毛, 邊緣具鈍齒及緣毛。 花較小, 炎紫色或淺黃色, 具長梗,

生於基部葉或匍匐枝葉叢的葉腋間, 花梗纖細, 中部有1對線形小苞片;萼片5, 邊緣具折色, 基部附屬物短;花瓣5, 長橢圓狀倒卵形;矩極短, 長1.5mm。 蒴果長圓形, 直徑3mm, 長約1cm, 無毛。 花期3-5月, 果期5-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長在路邊及較濕潤地。

資源分佈:分佈于安徽、福建、臺灣、浙江、湖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陰涼的溫潤環境。 生長適溫25-28℃, 在半蔭蔽的涼爽而潮濕的地方生長茂盛。 以含腐殖質較多的土壤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 春季於3-4月播種。 直播, 按行距25cm開溝, 深10cm, 用草木灰與種子拌勻後撒播入溝內, 覆蓋細土1cm, 澆水保濕, 每1hm2用種子7.5hg。

田間管理 幼苗高約4cm時間苗, 每隔7cm左右留苗1株, 並鬆土、追施稀薄人糞尿1次。 以後6、8月各追施人糞尿或複合肥1次,

每次追肥後進行培土。

【性狀】性狀鑒別 多皺縮成團, 並有數條短的葡萄莖。 根圓錐形。 濕潤展開後, 葉基生, 卵形, 葉端稍尖, 邊緣有細鋸齒, 基部下延于葉柄, 表面有毛茸。 花莖較葉柄長, 具毛茸, 花淡棕紫或黃白色。 氣微, 味微苦。

【性味】味苦;辛;性寒

【歸經】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閼消腫;止咳。 主瘡瘍腫毒;眼結膜炎;肺熱咳嗽;百日咳;黃疸型肝炎;帶狀皰疹;水火燙傷;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鮮品30-60g;或搗汁。 外用: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紅白痢。

2.《天寶本草》:化痰。 治風寒咳嗽, 周身骨節疼痛。

3.《福建民間草藥》:除熱解毒, 利尿滲濕。

4.《四川中藥志》:除風清熱, 治小兒發熱咳嗽, 瘋狗咬傷, 刀傷及瘡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