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三伏遇上兩六月,冬病夏治莫失良機!

三伏貼

冬病夏治正當時

“三伏貼”源自清代《張氏醫通》記載的白芥子發泡療法。 藥物以辛溫散寒的藥為主調配而成, 分別在頭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將藥膏貼于後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 以提升陽氣, 最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冬病”由於機體素來陽氣不足, 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 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 或重感陰寒之邪, 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 哮症、喘症、慢性泄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反復發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 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 中醫認為天人是合一的。

通過溫補陽氣, 散寒驅邪, 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 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 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 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 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 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今年有兩個六月

今年三伏天會經歷閏六月, 夏天週期更長, 其實隨著全球變暖影響, 今年夏天也會更熱一些, 這恰好符合三伏貼的天時要求, 貼敷三伏貼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把握機會喲~

“三伏貼”療法敷貼時間、辨證、選藥選穴, 環環緊扣且同等重要, 每一項都不容忽視。 敷貼也要注意相關禁忌, 才能保證療效。

2017三伏貼貼敷時間

三伏貼適應人群

1, 呼吸系統疾病 ❤ ❤ ❤

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咽炎、體虛感冒

2, 兒科疾病

小兒哮喘, 咳喘, 反復呼吸道感染, 過敏性鼻炎, 慢性鼻竇炎等

3, 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腸炎、胃潰瘍等引起的胃脹、胃酸、胃痛等胃腸功能紊亂, 慢性腹瀉

4, 婦產科疾病

痛經, 產後頭痛, 產後風寒等症

5, “痹症”

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各種頸肩、腰腿痛等

6, 四肢寒涼怕冷

免疫力低下, 亞健康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