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白茅根能治肝炎嗎,詳解白茅根的作用和功效

白茅根是中草藥的一種, 其有著清熱利尿和涼血止血的作用, 在臨床上, 白茅根可應用於吐血、小便不利和淋病等的治療之中。 而人們在患上肝炎後, 也會對白茅根這種中藥能否起到治療作用的問題十分關注。 那麼, 白茅根能治療肝炎嗎?

白茅根能治肝炎嗎

白茅根不能治肝炎。 肝炎患者根據病情可服用中藥方劑進行治療, 有效的中藥方劑有化肝煎、茜茵糖漿、首烏湯、益肝湯等。

白茅根呈長圓柱形, 長30~60cm, 直徑0.2~0.4cm。 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 微有光澤, 具縱皺紋, 節明顯, 稍突起, 節間長短不等, 通常長1.5~3cm。 體輕, 質略脆, 斷面皮部白色, 多有裂隙, 放射狀排列, 中柱淡黃色, 易與皮部剝離。 氣微, 味微甜。

白茅根的功效與作用

涼血止血

白茅根味甘, 性寒, 功擅涼血止血。 主要用於因風、熱、燥等外邪侵犯人體, 邪熱損傷脈絡, 迫血妄行, 或久病或熱病導致的血證。

清熱通淋

常因多食辛熱肥甘之品, 或嗜酒太過, 釀成濕熱, 下注膀胱, 使膀胱氣化失司, 或因下陰不潔, 穢濁濕邪侵入膀胱, 釀成濕熱, 發而為淋。 熱淋主要表現為:小便短數, 灼熱刺痛, 溺色黃赤, 少腹拘急脹痛, 或有寒熱, 口苦、嘔惡, 腰腹疼痛等。 用白茅根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

濕熱癃閉

白茅根其功效之一為清熱利尿, 故可用於因熱邪所致小便不利的實熱證。

利濕退黃

由於濕熱之邪侵犯人體, 機體疏泄失職, 外溢肌膚發為黃疸。 或由於疫熱之邪, 薰蒸肝膽, 疏泄無權, 瘀熱不化, 病發為黃。 證見身目發黃如橘子色, 其色鮮明,

倦怠少食, 噁心、嘔吐、脘腹脹滿, 腹痛脅痛, 小便黃如濃茶等。 應用白茅根可清利濕熱、利尿、退黃。

治肝炎的中藥方劑

1.化肝煎

藥物組成:鱉甲、穿山甲、大黃、桃仁、川芎、當歸、三棱、莪術、丹參、赤芍。

功能主治:軟堅散結, 活血化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2次。

2.茜茵糖漿

藥物組成:茜草、淮山藥、菌陳、甘草。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 活血解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2次(服用時加少量白糖), 10日為1療程。

3.首烏湯

藥物組成:大青葉、板藍根。 生首烏、連翹、丹皮、半枝蓮、茜草、丹參、柴胡、菌陳、白茅根、甘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清肝利膽, 祛濕熱, 退黃疸。

用法用量:冷水浸泡連煎2次, 加水高出藥面1~2寸。 用砂鍋煎煮沸後約30分鐘, 濾除藥液再加水煮。 兩次藥液加在一起,

一日分3次服完, 每日1劑, 連服50~60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