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酸性體質引發癌癥說法無科學依據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賈旭東

近年來, 在互聯網等現代工具的輔助下, 有關食物酸堿性質和人體健康的宣傳鋪天蓋地, 令消費者目不暇接。 諸如“酸性食物致癌”、“選擇食物要注意酸堿平衡”等宣傳, 有沒有科學依據?請看來自《抗癌之窗》雜志的指導。

食物的酸堿性

所謂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可稱為成酸食物和成堿食物)是在食物化學研究中應用的名詞。 這種研究主要用于評價食物的化學性質, 特別是在食物礦物素含量的測定中使用。 它是根據食物燃燒后所得的化學性質來分類,

而不是以食物本身的酸堿口味來劃分的。

正常情況下, 人體的內環境維持在一個比較恒定的酸堿度, 血液的PH為7.35至7.45, 處于弱堿性, 這也是所謂的“食物酸堿平衡論”的理論基礎, 即人體的體液應該呈弱堿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 由此產生了所謂多吃酸性食物能導致酸性體質, 不利于身體健康, 相反, 多吃堿性食物則可形成堿性體質, 有益于健康等。 其實, 如上所述, 食物分為酸堿性是食物化學的研究范疇, 而食品化學研究與食物進入人體后的代謝有著天壤之別。 食物進入人體后, 經過消化、吸收、分布、代謝等復雜的反應, 形成數以千計的代謝產物。 這些產物有的呈酸性, 有的呈堿性, 還有很多呈中性。

而血液的酸堿度是各種代謝產物綜合平衡的結果, 不是僅僅由食物燃燒后剩余的幾種礦物元素就可以決定的。 人體酸堿度的正常調節是通過血液自身、呼吸及腎臟的調節來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的。 在正常人體內, 酸和堿是永遠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

蔬菜水果有益健康

并非因為屬于堿性食物

按照食物化學研究的分類方法, 蔬菜、水果屬于堿性食物;眾所周知, 蔬菜、水果有益健康, 但并非因為它們屬于堿性食物。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對此進行了澄清, 指出蔬菜、水果之所以對一些慢性疾病有預防作用, 主要是因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 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 而不是所謂堿性的作用。

《指南》還形象地舉例說明如下:“按照‘酸堿平衡論’, 如果糾正‘酸性體質’就可以預防慢性病, 那么每天服用小蘇打(碳酸氫鈉)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顯然,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

現代醫學中

沒有酸堿性體質之說

正常人體內的酸堿度之所以能保持動態平衡, 原因在于人體有三大調節系統, 即體內緩沖系統調節、肺調節和腎臟調節。 體內緩沖系統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系統, 它的“工作原理”是, 體內酸多了, 有堿性物質來中和;堿多了, 又有酸性物質來中和。 而肺調節, 就是當體內酸性物質增多時, 人會加快呼吸, 將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 反之則呼吸變緩。 腎臟調節也很重要, 它能吸收堿性的碳酸氫鹽, 并排泌酸性產物。

人體的血液不可能單純靠吃所謂的酸性食物就能“變酸”, 只有當以上三大調節系統出了問題, 比如尿毒癥、糖尿病酮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況下, 人體內的酸堿平衡才會被打亂, 出現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 這是嚴重的疾病, 必須要治療, 根本不能靠吃“堿性食物”來解決。 應該強調的是, 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為酸性體質的人, 因為不管是在醫學臨床還是在研究中, 只要一個人的身體偏酸, 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處于酸中毒狀態, 理論上講是不可能正常生存的。

尿液酸堿度與血液酸堿度

不是一回事

相信許多人在網上讀過類似“通過測尿液的PH值來判斷體內的酸堿度”的文章。 這種說法也是不正確的, 因為人的尿液本身就偏酸(PH5.0至7.0),

而尿液的酸堿度并不能準確地反映體內的酸堿度。 尿液酸堿度確實與飲食相關, 吃肉、蛋、奶時, 尿液會偏酸一些;多吃蔬菜、水果, 尿液會相對偏堿一些。 但尿液的酸堿度是腎臟“調節”的結果, 它的PH值不能代表血液的PH值。 而血液酸堿度不是自己在家就能測的, 需要到醫院由專業人士通過專業儀器測定出來。

“酸性體質導致腫瘤”嗎?

“酸性體質導致腫瘤”是“酸堿性體質論”中很吸引眼球的一點, 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其實腫瘤有很多種, 每種腫瘤的誘發因素都不同, 公認的致癌因素很多, 但到目前為止, 醫學上并沒有人體酸堿性和腫瘤誘因有關的這個說法。 所以, 腫瘤是各種綜合因素所致的, 并不是一個酸性食物就能誘發的。

“酸堿性體質論”聲稱, 癌癥患者100%是酸性體質。 確實有些病人體內酸堿度呈酸性, 而這實際上就是如前所述的酸中毒, 也就是說, 不是所謂的“酸性體質”導致了癌癥, 而是癌癥病人的代謝出了問題。

吃堿性食物長壽嗎?

“人體酸堿平衡論”聲稱, 常吃堿性食物長壽。 果真如此嗎?以盛產壽星的新疆為例, 那里老人的飲食以肉和馕為主, 蔬菜攝入不多, 還喜歡喝白酒, 肉和酒都算酸性的, 這顯然跟上述理論相悖。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 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有規律地生活才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 此外, 新疆的百歲老人大多生活在農村, 那里空氣質量較好,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很小, 壓力較輕。 最關鍵的是老人都會自我調節, 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所以,他們的長壽和常吃堿性食物的理論沾不上邊。

總之,所謂的“食物酸堿平衡論”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那么,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食物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等,這些都是根據近年營養學的研究成果,為改善中國居民營養狀況而提出的膳食措施。而按照“食物酸堿平衡論”,將魚、禽、蛋和瘦肉等食物都歸類為“酸性食物”,將會誤導人們對食物的選擇。

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所以,他們的長壽和常吃堿性食物的理論沾不上邊。

總之,所謂的“食物酸堿平衡論”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那么,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食物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等,這些都是根據近年營養學的研究成果,為改善中國居民營養狀況而提出的膳食措施。而按照“食物酸堿平衡論”,將魚、禽、蛋和瘦肉等食物都歸類為“酸性食物”,將會誤導人們對食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