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吃糖60天帶給身體驚人變化

近年來, 因攝糖過多導致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多, 糖逐漸成了“甜蜜的煩惱”。 日前, 澳大利亞播出名叫《一部關於糖的電影》的紀錄片, 真實展現了糖對身體的影響, 並呼籲保持健康須從限糖做起。

關於吃糖的試驗

紀錄片中的主人公名叫戴蒙·加米尤, 是澳大利亞一名導演兼演員, 多年來一直堅持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保持著良好的身體狀態。 但他發現, 身邊很多人都有高糖飲食的習慣。 為弄明白糖對健康的影響, 他決定自當“小白鼠”進行試驗:連續60天, 在維持和之前同樣卡路里攝入和運動量的情況下,

每天攝入約160克的糖, 並請專家團隊監測整個過程中的身體變化。 令他感到震驚的是, 短短60天內, 他的腰圍增加了10釐米, 體重增加了8.5公斤;穀丙轉氨酶和甘油三酯水準都已超標;經常沒精打采, 甚至很難集中精力。 隨後, 戴蒙·加米尤開始戒糖, 他的身體指標也慢慢恢復了正常。

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 成年人和兒童每天游離糖(添加糖)的攝入量不應超過50克, 最好不超過25克。 戴蒙·加米尤每天攝入160克糖的做法, 可謂危險。

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沈雁英教授看來, 攝糖超標會給身體帶來的傷害遠不止戴蒙·加米尤身上所展示出來的。 首先, 引發齲齒。 吃糖後如清潔不徹底, 會導致糖分滯留在口腔, 引發蛀牙。 其次, 誘發心臟病。 大量吃精製糖可能導致人體攝入能量過高,

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 從而引發心臟病。 再次, 患上脂肪肝。 長期高糖飲食, 會加快肝臟細胞儲存脂肪的速度, 導致脂肪聚集在肝臟周圍, 形成脂肪肝。 第四, 可能引發糖尿病。 一個人每天只要多攝入由精製糖轉化而來的能量150千卡, 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將會增加1.1%。 如果已是糖尿病患者, 經常食糖危害會更大, 導致併發症的發生。 最後, 損傷記憶。 研究發現, 吃糖過多會讓大腦變遲鈍, 甚至患上認知障礙症。 美國權威專家曾在《自然》雜誌上公開提出, 糖好比另一種煙草, 攝入多了如同慢性自殺, 長期高糖飲食甚至會短壽10年。

事實上, 戴蒙·加米尤的試驗情景也是現實的縮影。 相關資料顯示, 全球食糖總消費量呈逐年增長趨勢,

2015年全球糖消費總量高達1.72億噸, 10年平均增幅為2.34%。 德國消費者協會的調查顯示, 德國人近60%的食品為高糖食品, 這導致德國患有糖尿病的人數達750萬, 51%體重超標。 日本人的飲食習慣雖健康, 但近年來隨著歐美速食店的增多, 裡面的甜食讓日本患上糖尿病、高血脂、心肌梗死、心血管等疾病的人越來越多。 中國的情況同樣也不容樂觀, 中國人均食糖年消費水準達22公斤左右, 平均每人每天糖攝入量約為59克, 超過了世衛推薦的50克上限標準。

不可忽視的藏糖大戶

糖不僅指那些五顏六色的糖果, 還存在於很多其他食物中。 日常我們攝入的糖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新鮮水果、奶類、薯類和糧食中天然存在的糖;另一種是加工食品中的糖,

食品包裝上會以蔗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漿、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等名稱出現。 沈雁英表示, 第一種是“好糖”, 無需擔心;第二種則是需要減少攝入的, 也被稱為“隱形糖”, 大量藏在各種加工食品中。

甜飲料。 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表顯示, 一聽罐裝可口可樂含糖35克, 一瓶550毫升的運動型飲料含糖32克, 就連“零脂肪”乳酸菌飲料也有36克糖。 此外, 濃縮果汁、紅棗漿、蜂蜜柚子茶等也存在高糖問題。

速沖糊粉。 單純的穀物豆類等磨成的粉, 如豆奶粉、藕粉、核桃粉等, 喝上去會有種澀味, 口感不好, 通常會通過加糖來改善口感。

蛋糕、麵包。 為了保證香甜酥軟的口感, 糕點中需要添加大量的糖。 以100克的普通果醬手撕麵包為例,

糖含量約占15%~20%。

零食。 蜜餞、肉脯、能量棒、果醬、餅乾等也都是含糖大戶。 比如, 一盒160克的蜜餞含糖約占20%;兩三塊甜味餅乾的含糖量就超過了20克。

冷飲。 查看甜筒、奶磚、冰棒等包裝冷飲的配料表會發現, 白砂糖、麥芽糊精、果葡糖漿等都排在最前邊, 說明含糖量比其他成分都多。

菜肴。 為了菜味濃郁, 不少菜系都加糖調味。 比如有些人喝粥要放糖;出魚香味的菜要放糖;紅燒菜為了增鮮提色也要放糖。 有人專門進行過測算, 餐館中的一份紅燒肉含糖40克左右、魚香肉絲含糖30克左右、八寶飯含糖80克左右。

學會吃糖是關鍵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雖然過量吃糖會給身體造成傷害, 但糖也並非一無是處。 作為人體不可缺乏的營養物質, 它能帶來愉悅的享受,

當身體能量供給受限時, 能快速讓我們恢復體力, 維持血糖穩定。 適當的糖攝取, 還能促進消化, 有利於食物吸收。

因此, 生活中科學、合理地攝入糖分才是關鍵, 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給出了如下建議:牢記50克攝糖上限, 主動做減糖訓練, 嘗試每天少吃一種含糖食物, 逐漸控制攝入量, 肥胖、糖尿病、胃腸功能弱、高膽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對普通人來說, 日常飲食中的主食、蔬菜、水果就能滿足每日的糖分需求, 如果當天吃了其他含糖量高的食物, 最好減少主食的攝入;日常儘量不喝甜飲料;直接吃新鮮水果代替甜食;烹飪時用陳皮、醋、檸檬汁等代替糖;學會看加工食品標籤, 白糖、砂糖、蔗糖、果糖、糊精等字眼排在成分中前幾名的食品, 一定要少買,甚至不買;減少在外就餐次數,多在家吃飯能更好地控制用糖量。▲ 一定要少買,甚至不買;減少在外就餐次數,多在家吃飯能更好地控制用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