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寒濕疫

濕寒是一種病癥。 中醫學覺得濕寒包含外感風寒濕寒和內部濕寒2個層面。 外感風寒濕寒:外感風寒濕寒濕邪, 血氣運作遇阻。 內部濕寒:濕寒內困而損害脾陽, 或脾腎陽虛而濕寒內停。 外感風寒濕寒以骨節、骨筋疼痛為普遍癥的癥狀;內部濕寒以畏寒肢冷, 腹痛泄瀉, 或水腫為普遍癥的癥狀。

病證名。 指傷于濕寒而導致的病證。

《素問腰部調經論》:“濕寒當中人也, 皮膚免收, 肌肉堅緊, 營血泣, 衛氣去。 ”

《素問腰部六元正紀大論》則謂:“濕寒之氣, 持于氣交, 民病濕寒, 發肌肉痿, 足痿免收, 濡瀉, 血溢。 ”又:“感于濕寒, 則民病身重胕腫, 胸腹痛。 ”

《傷寒指掌》卷四“脈沉遲而濡, 身無熱, 但嘔吐腹瀉, 口不渴, 小水清瀉, 身痛重著, 或手腳疼痛者, 為濕寒, 宜分滲兼溫中, 胃苓湯加炮姜、番木瓜、重則, 加祿特科技。 ”

造成原因

寒濕多見脾虛造成 。 若身體之外氣體濕冷嚴寒便會造成 身體脾虛而且出現寒濕之證, 人體內便會出現寒濕之邪了。

1、濕寒之邪滯留在經脈, 骨節位置, 要用祛風濕通脈的藥品。 中藥材藤類多具備此類作用;也要依據人體上下肢的不一樣,采用不一樣的中藥材, 如羌活一般用以上肢, 獨活多用以下肢。

2、濕寒之邪滯留于五臟六腑,

要采用入五臟六腑的利濕或是化濕藥。 如藿香、茯苓、半夏、姜厚樸等。

3、濕寒之邪服藥, 也要看造成濕寒的實際發病原因。 濕寒分成外濕和體濕, 外濕多因為外感風寒六淫之濕寒;內濕多因為五臟六腑陽氣虛, 尤其是脾腎陽虛造成 的體濕。 外濕宜祛邪, 內濕要清補五臟六腑之氣血。

若要處理寒濕之邪, 便需去濕氣彭中。 在飲食搭配上不必服用涼性食物, 以防傷脾加劇寒濕。 用淮山藥50克、薏仁米250克、薏苡仁30克煮粥, 在早上9:00服食, 可健脾益氣、去濕氣生陽。 堅持不懈服食可讓人身體寒濕之邪消退。

濕寒病癥:

臉色泛白、發白、偏暗、變黑意味著身體可能有寒。 色調越發偏暗, 就意味著濕寒越重。

1、舌苔發白, 意味著身體有濕寒。

2、反復的口腔潰瘍, 意味著身體有寒。

3、口臭時舌苔發白, 意味著身體有寒。

4、咳嗽時痰是稀白的, 意味著身體有寒。

5、流鼻涕, 意味著身體有寒。

6、排出的汗是涼汗, 意味著身體有寒。

7、愛打噴涕, 非常是早上起來, 遇風噴嚏持續, 意味著身體有寒。

8、感冒發熱時全身感覺冷, 意味著身體有寒。

9、常常腹痛、腹瀉, 意味著身體有寒。

10、臉上起痘和斑, 意味著身體有寒。

11、長濕疹、牛皮癬、白癜風, 意味著身體有寒。

12、手、腳長時間冰涼, 意味著身體有寒。

13、腳踝浮腫, 意味著腎虛、腎寒。

14、四肢關節痛、頸肩酸疼、肩周炎、腰酸背疼等病癥, 意味著身體有濕寒。 疼痛位置越多, 時間越長, 意味著身體濕寒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