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杯盤碗筷超期服役隱患多

杯體變得渾濁不透明就得換。 為了健康, 喝水要選對水杯, 玻璃杯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但由於玻璃長期受水的侵蝕, 其中的矽酸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會生成白色的碳酸結晶, 令杯體污濁、不透亮, 長期不更換容易損害健康。 建議玻璃杯的“服役期”不要超過1年, 平時可用鹼性洗滌劑洗除白色結晶, 或每週用煮沸的熱水消毒10分鐘。

塑膠杯由於不怕摔、輕便很受歡迎, 像PE聚乙烯、PP聚丙烯這類塑膠製品, 雖然本身組成成分無毒, 但用塑膠杯裝熱水時, 有毒的化學物質就很容易滲出進入水中, 並且塑膠的內部有很多孔隙,

其中隱藏著雜物, 清洗不淨容易滋生細菌。 所以, 一定要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食用級塑膠製作的水杯。 使用期限不要超過半年, 平時避免紫外線照射, 若有破損或老化現象, 如杯體渾濁不透明, 應及時更換。

盤和碗出現裂痕、變形就淘汰。 家用的餐盤和碗以陶瓷製品居多, 陶瓷製品材質安全耐高溫, 是老祖宗傳下來最好的發明。 但如果陶瓷餐具出現變形、脫瓷、裂痕等現象, 就是在發出更換信號。 因為瓷器漂亮的彩釉中含有鉛, 當出現裂痕時, 鉛可能溢出混入食物中。

有小孩的家庭喜歡給寶寶用塑膠碗盤吃飯, 許多塑膠餐具上還繪有卡通圖案, 其中含有鉛、鎘等金屬元素, 一般的塑膠製品表面有一層保護膜,

這層膜一旦被硬器劃破, 有害物質就會釋放。 因此, 建議家中的塑膠碗盤半年更換一次, 一旦有劃痕就要立即淘汰。

筷子, 3~6個月就要換一次。 調查發現, 92%的家庭筷子存在超期服役情況, 很多家庭可能用了一兩年都沒換過。 研究發現, 筷子使用時間越長, 檢出的細菌總數越高, 尤其是筷子在反復使用、搓洗的情況下, 其表面會形成細小的紋路, 容易殘留細菌和清潔劑, 建議3~6個月就換一次。 一旦發現筷子出現刮痕、磨損或變形, 也一定要更換。

在選購筷子時, 不論什麼材質, 最忌諱花紋、五顏六色或是表面凹凸不平的, 最好選擇原色且一體成型的筷子。 因為彩繪可能含重金屬, 吃飯時顏料可能溶入食物中。 凹凸不平的表面則會藏汙納垢,

成為細菌、黴菌的溫床。

平時清洗筷子時要注意方法, 切勿猛搓或只是“沖個涼水澡”, 應把筷子泡在中性清潔液中輕輕搓洗, 不要用小蘇打、檸檬酸等鹼性或酸性清潔液, 以免傷害筷子表面, 令外層的防水漆脫落。 清洗後擦乾、瀝幹, 筷尖朝上放入筷筒。 拿取時不要碰到筷尖, 且筷子最好每週用沸水煮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