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筷子超期“服役”或致癌

竹制筷子最安全 半年一換最合適

筷子是人們每天必用的吃飯工具, 但是你有沒有留意過, 家裡的筷子多久沒換了?近日, 來自央視的一則調查報導的微博“調查稱筷子使用超3個月或誘發肝癌”的消息, 引起人們的關注。

報導稱, 普通筷子在使用到3~6 個月時, 顏色會隨著使用頻率變深或變淺。 超期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會滋生各種黴菌, 輕者可能導致感染性腹瀉、嘔吐等疾病。 嚴重發黴的筷子會滋生黃麴黴素, 該物質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一類致癌物, 會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 已被廣泛認定可誘發肝癌。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稱, 筷子致癌程度與筷子的使用頻率、清洗方法、放置環境等因素都有關係。 在同等條件下, 使用時間越長、頻率越高的筷子, 其細菌量越多, 可能會引發痢疾、腸胃炎等疾病, 因此建議市民, 半年更換一次筷子是比較“合適”的時間節點。

董金獅建議大家, 從安全、節約和衛生方面綜合考慮, 竹筷是最佳的選擇。 因為竹筷材質天然, 不易變形且更加環保。 和竹筷顏色接近的木筷, 由於防腐壞性差些, 又不利於環保, 因此並不推薦。 現在也有不少人偏愛銀質或不銹鋼金屬筷子, 清洗起來較為簡單, 但是導熱性較好, 易燙傷嘴。 此外, 建議不要用不銹鋼筷子長期接觸強酸或強鹼的食物,

以防溶解出重金屬, 危害身體健康。 市場上還有顏色各異、包裝精美的仿瓷筷子, 挑選此類筷子時, 一定要看清包裝上是否有QS 標誌、企業資訊、電話、位址、材質說明等資訊。 其材質一定要為密胺樹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才相對安全。

購買不銹鋼廚具要注意標籤的數字, 一般有“13-0”“18-0”“18-8”三種代號, 前面數字表示鉻含量, 後面的代表鎳含量。 其中鉻是使產品不生銹的材料, 而鎳是耐腐蝕材料, 選擇既含鉻又含鎳的餐具更好些。 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 打著不銹鋼的旗號, 其產品裡卻既沒有鉻, 也沒有鎳, 而是加入低成本的錳, 如果人體內錳超量, 會引起頭暈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