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食療食品常用的十種類型

食物中除幹鮮果品和較少的蔬菜可以直接食用外, 一般都必須根據患者口味和食療的需要, 確定食品的用法, 製成不同的食品類型以供食用。 食療食品的類型繁多, 常用的有米飯、粥、湯羹、菜肴、湯劑、飲料(鮮汁)、酒劑、散劑、蜜膏(蜜餞)、糖果等。

一、米飯

以粳米、糯米為主, 加入其他食物或藥物, 如大棗、龍眼肉、山藥、黨參等, 經蒸煮而成。 一般主要具有補氣益脾或養血的作用, 如八寶飯、姜汁牛肺糯米飯、參棗米飯等。

二、粥

以粳米、糯米、粟米等糧食為主, 或酌加其他食物或藥物, 加水煮成半流質狀(稀粥)。 若加人的食物或藥物不宜同煮, 可先煎取汁或絞取汁液, 再與糧食同煮。 粥可加入糖或鹽、油脂、味精等調味。 粥食的適應範圍較廣, 內、外、婦、兒各科均宜。 例如暑天人們常食綠豆粥或荷葉粥防暑, 患病後可食粥進行調理, 如神仙粥、菊花粥等。

三、湯羹

湯羹是菜肴的一種形式。

以肉、蛋、奶、魚、銀耳等食物為主, 或適當配入其他藥物, 經煎煮或熬燉等方法烹製而成。 在製作時可根據食物的滋味、性能加入適量的糖或鹽、醬油、薑、椒等佐料。 在食療中湯羹主要起補益滋養作用, 如銀耳羹、龍眼蓮子羹可養陰潤肺, 佛手阿膠羹舒肝養血柔肝。

四、菜肴

所用食物十分廣泛, 如蔬菜、肉類、禽蛋、魚、蝦等。 品種繁多, 製作方法多樣, 如涼拌、蒸、炒、鹵、燉、燒等方法。 製作菜肴時一般都要加人適量的調味品, 如薑、蔥、蒜、辣椒、花椒、胡椒、芥末、鹽、醬、醋、酒、糖等。 作為食療菜肴。 除一般作正餐外, 還應針對不同的食療目的合理選擇與搭配食物(包括調味品), 使其菜肴不僅色香味俱佳, 而且功能協調統一。 一般肉類、魚類、禽蛋類皆為血肉有情之品,

以其為原料製作的菜肴偏於補益, 蔬菜類菜肴多能清熱瀉火、通利二便。

五、湯劑

以食物或藥物加水一同煎煮, 濾取煎液而成。 加水要適量, 除氣味薄、不宜長時間煎煮的食物外, 一般要煎煮2~3次, 將分別濾取的煎液混勻, 分2~3次飲用。 如赤小豆鯉魚湯、當歸生薑羊肉湯等。

六、飲料(鮮汁)

一般用酸甜或清香、微苦之類的食物、茶料, 或添加藥物, 加用清水煮沸或用沸水浸泡等法制成。 供飲用或代茶飲。 新鮮、多汁、可口的植物果實、莖葉或塊根, 亦可切碎或搗爛, 用浩淨紗布包裹, 用力絞取汁液。 趁新鮮飲用。 有時可加適量蜜、糖或酒。 除冷飲外, 也可溫服。 另有即溶飲料, 一般是以食物(或加入藥物)經煎煮、去渣、濃縮, 加入乾燥糖粉製成乾燥顆粒狀散劑,

臨用時用沸水沖化飲用。 鮮汁、飲料類主要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利尿等功效。 如芹菜汁、大薊即溶飲等。

七、酒劑

一般是將食物或藥物用白酒或黃酒冷浸或加熱浸漬, 製成澄明液體。 也有用糯米等與其他食物或藥物同煮, 加酒麴發酵製成, 即米酒。 食療性飲用酒, 以含乙醇量在5~10度為好。 酒是藥食兩用之品, 有散寒、活血、溫胃、助藥力之功, 因加用食物或藥物的不同, 其作用更是多方面的。 如加枸杞子可補肝腎;加木瓜可強筋壯骨、追風除濕等。 如苡仁芡實酒、桑椹米酒等。

八、散劑

是將食物曬乾或烘乾、炒脆後, 研磨成細粉末。 一般選用穀物、乾果之類的食物, 也可加入適宜的藥物, 用沸水沖調成糊狀, 加糖或鹽等調味食用。

不適口者, 以溫開水或米飲(米湯)送服。 散劑食用方便, 如枸杞疰夏荼、瓜蔞薤白荼、橘皮內金散等。

九、蜜膏(蜜餞)

蜜膏一般選取滋養性食物加水煎煮, 取汁液濃縮至一定稠度, 然後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或白糖、冰糖, 再濃縮至呈半固體狀。 食用時用沸水化服。 蜜膏主要具有滋養潤燥作用, 如桑椹地黃膏、羊髓蜜膏均可滋補肝腎。

蜜餞一般選用水果或瓜菜等, 加水或藥液適量煎煮, 待水或藥液將煮幹時, 加入多量蜂蜜或砂糖, 以小火煮透, 收汁即成。 蜜餞味道甜美, 可直接食用, 橙 也可切片作浸泡劑飲用。 因配伍的不同, 作用各異, 但一般具有滋養、和胃、潤燥生津的功效。 如柿幹桂圓蜜餞、糖漬龍眼等。

十、糖果

以白糖、紅糖、飴糖等為主要原料,

經過加水熬煉至較稠厚時, 再摻入其他食物的汁液、浸膏或粗粉, 攪拌均勻, 再繼續熬至挑起細絲狀而不粘手為止, 待冷將糖分割成塊狀。 也可用制熟的食物與熬煉好的糖混合加工而成。 糖果可嚼食或含化。 其作用也較廣泛, 如薄荷糖可清熱潤燥利咽, 杏仁芝麻糖能潤腸通便。

除以上常用的劑型之外, 還有糕點、麵條、包子等多種形式。 因此在具體運用時, 應根據病證的需要, 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 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