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如何預防熱帶眼病?

陽光強烈、氣溫高、濕度大, 是熱帶地區最主要的氣候因素。 臨床上將發病率、臨床特點或發病機理與熱帶氣候因素相關的眼病, 統稱為熱帶眼病。

海南處於熱帶氣候控制之下, 陽光強烈、濕度高易滋生細菌、空氣鹽度高, 在這種特殊的氣候條件下, 平時如何保護眼睛?

海南省眼科醫院眼科專家邵應峰介紹, 常見的主要熱帶眼病包括:老年性白內障、老年黃斑變性、翼狀胬肉、感染性眼病和過敏性結膜炎等。

“白內障是四大致盲疾病之首。 ”邵應峰告訴, 陽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線。 在紫外線影響下, 磷離子可能與衰老的晶狀體中的鈣離子結合,

形成不可溶解的磷酸鈣, 從而導致晶體的硬化與鈣化。 同時, 紫外線還影響晶狀體的氧化還原過程, 促使晶狀體蛋白變性, 引起白內障。 過度暴露于陽光紫外線下, 是熱帶地區白內障多發的原因之一。

據介紹, 除了白內障, 還有兩種眼病跟紫外線有很大關係:一種是黃斑變性, 這是國際眼科界公認的最難治療的眼病之一。 在我國, 60—69歲群體的黃斑變性發病率為6.04%—11.19%。 眼睛是接受紫外線最直接的部位, 長期的紫外線照射, 會導致眼睛提早老化和黃斑病變, 容易引發老年性黃斑變性。 另一種是翼狀胬肉, 這是一種眼部的常見病多發病。 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 生活在赤道、高原地區的居民由於紫外線照射時間或強度較高,

其翼狀胬肉發病率要明顯高於其它地區的居民。 戶外工作者的翼狀胬肉發病率為室內工作者的2—5倍。 “常戴墨鏡者, 其翼狀胬肉發病率比不戴墨鏡者減少80%。 ”邵應峰說。

熱帶地區環境炎熱潮濕, 利於多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人類更易受到細菌、真菌、病毒、棘阿米巴、鉤端螺旋體和寄生蟲等致病生物感染, 從而引起眼病。 許多感染性眼病具有傳染性, 可能出現爆發流行, 因此危害巨大。

此外, 過敏性結膜炎是由於接觸過敏性抗原引起的結膜過敏反應。 而引起過敏性結膜炎的過敏原, 以花粉、灰塵、塵蟎、動物毛髮等極易進入眼睛的物質居多。 熱帶地區生活環境中過敏原含量較高, 因此過敏性結膜炎的發病率明顯上升。

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 平時應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健康?邵應峰建議:

1.正午時間不在太陽下暴露;

2.在戶外, 尋找遮陽處、穿戴防護服, 如寬邊帽子, 可遮擋對眼睛、臉部和後頸的日曬;

3.配戴寬邊鏡腿的太陽鏡, 可提供99%—100%防紫外線A和紫外線B的能力;

4.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提倡一人一巾, 流水洗臉。 不能用手揉眼, 揉眼會造成眼睛的機械損傷及傳播致病微生物, 引起感染性眼疾。 游泳後應用消炎眼藥水點眼;

5.飲食宜清淡, 多食蔬菜及水果類, 忌煙戒酒, 不宜吃蔥、韭、大蒜等辛辣刺激食物。 適量飲用金銀花露、綠豆湯等, 能消火敗毒;

6.保證充足睡眠, 及時消除眼部肌肉的疲勞。 平時多鍛煉身體, 選擇散步、太極拳、內養功等活動,

堅持鍛煉, 可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7.眼病流行季節, 應減少去群體活動場所, 儘量不去公共泳池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