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夏季保健 依體質選水果

認識自己的體質

人的體質有寒熱虛實之分, 先認識自己的體質, 再配合相應性質的食物, 便能達到保養身體之效。

寒冷體質

“寒體質”的人, 產熱能量低, 所以手足較冰冷, 臉色比一般人蒼白, 容易出汗, 大便稀, 小便清白, 膚色淡, 口淡無味, 喜歡喝熱飲, 很少口渴, 即使炎炎夏日, 進入冷氣房也會覺得不適, 需要喝杯熱茶或加件外套才會舒服。 這類體質的人飲食上宜選擇偏溫熱者。

體質屬冷性, 較怕冷, 偏向貧血症, 若食用寒涼性食物時, 則將使其冷症更嚴重, 由於四肢之冰冷感增加, 促使末稍血液迴圈不良,

造成即使在天暑之際, 仍有手足麻痹之感覺, 一到冬天則受寒冷環境之影響疼痛更劇。

溫熱體質

“熱體質”的人, 產熱能量增加, 身體較有熱感, 臉色紅赤, 容易口渴舌燥, 喜歡喝冷飲, 小便色黃赤而量少, 進入冷氣房就倍感舒適。 這類體質的人不太適宜服用溫熱性質的飲食, 反而吃一些寒涼滋潤的食物, 方能維持身體之平衡, 感覺舒服, 減少全身性的熱感。

體質虛與實

“體質虛”是生命活動力衰退所造成, 人的精神比較萎靡。 “體質實”則容易發熱、腹脹、煩躁、呼吸氣粗, 容易便秘。 除了以上分類外, 體質還有寒熱虛實交雜的可能, 約略可分“寒與偏寒”, “熱與偏熱”, 又或以一般來區分。

說到食物屬性, 中醫有所謂“四氣”, 這是指食物進入體內,

會產生“寒、熱、溫、冷”的作用, 如果不溫不熱, 不寒也不涼, 則歸屬于“平”性, 而每種水果, 都有其屬性, 一般分為“溫熱”、“寒涼”、“甘平”三類。

溫熱類水果

所謂溫熱水果, 指的是熱量密度高、糖分高的水果。 吃下去後, 肝臟的葡萄糖磷酸化的反應加速、肝糖合成增加、胰島素與升糠淚素比例上升、脂肪酸合成提高, 三酸甘油脂合成也提高, 肝臟充滿了待送出的油脂和糖, 就容易上火, 身體能量增加, 就比較“熱”。 溫熱類水果有:棗、栗、桃、杏、龍眼、荔枝、櫻桃、石榴、鳳梨等。 體質燥熱的人吃這類水果應適量。

寒涼類水果

體質虛寒的人對這類水果應慎用。 寒涼類水果包括:柑、橘、菱、香蕉、雪梨、柿子、百合、西瓜等。

甘平類水果

甘平類水果有:葡萄、木瓜、橄欖、李子、梅、枇杷、山楂、蘋果等。

中西醫角度看水果

中醫強調均衡、陰陽調和, 所以體質偏熱的人要多吃寒涼性的食物, 體質偏寒的人, 自然要多吃溫熱性的食物。 吃水果的原則也一樣。 同時, 地形、氣候也會影響生理與飲食。 例如:廣州地屬亞熱帶, 仲夏暑熱難當, 受天熱、地暑的影響, 人們常發生頭痛、身熱、口渴、心煩等現象, 為了達到均衡, 最好選擇吃些寒涼性的食物。 西醫--西醫不太講體質、食物屬性這回事, 病人吃了某些水果, 身體如果覺得不舒服, 就是不適應, 應該避免。

任何一種水果吃太多, 無論體質再好, 身體都會受不了。 例如蘋果, 雖然我們常說“每日一蘋果, 醫生遠離我”, 但吃過量會傷脾胃。 另外, 荔枝吃多了會降低消化功能, 影響食欲,

產生噁心、嘔吐、冒冷汗等現象;杏過量食用會上火, 誘發暗瘡;瓜果類由於水分多, 吃多了會沖淡胃液, 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荔枝、龍眼吃多都容易上火、躁熱。 均衡飲食不僅要注意“質”, 更重要的是在乎“量”, 所以吃時記得用腦, 仔細考慮是否適合自己。 以下為你介紹各種常見水果所含的成分, 有些不適宜多吃。

柿子

含有大量的單寧、柿膠粉, 單甯收斂力強, 故便秘患者不宜多吃。 另外, 空腹吃柿子或吃蟹後食柿子, 易生柿石。 因此, 胃炎、胃酸過多、脾胃虛寒等病人, 及在空腹、勞累後最好不食或少食柿子。 蘋果--含有大量的糖類和鉀鹽, 攝入過多不利於心、腎保健。 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病、糖尿病的人, 不宜多吃。 香蕉--性寒, 含鈉鹽多,

患有慢性腎炎、高血壓、水腫症者尤應慎吃。 由於香蕉含糖量大, 糖尿病人亦不宜多吃。

西瓜

含水量多, 是盛夏消暑佳果, 但肉質寒涼, 年邁體虛者多吃易發生腹痛或腹瀉。 心力衰竭者和水腫嚴重的病人也不宜多吃。

柑橘

性涼, 胃、腸、腎、肺功能虛寒的老人不可多吃, 以免誘發腹痛、腰膝酸軟等症狀。 橘子吃多了還容易上火, 引起口角生瘡、目赤腫毒, 誘發痔瘡。

荔枝

連續大量地食用, 會使人臉色蒼白, 產生頭暈、心慌、冒冷汗、打呵欠、乏力等症狀, 這是由於荔枝引起外源性低血糖反應所致, 醫學上稱之為“荔枝病”。

榴槤

榴槤未必人人吃得起, 由於它性質熱而滯, 相當燥火, 固不適合燥火重的年青人吃;但其補益價值則是相當高, 有滋養強身的功用,

可治心腹冷痛、胃痛以及皮膚病, 用它來燉雞湯, 又香又鮮甜, 對體弱、寒底的老人家最滋補, 一湯見效。 牢記腎臟或心臟有疾病者少食榴槤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