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雨水時節養生 應注意4事宜

雨水, 是立春15天之後一年中的第二個節氣。 雨水至驚蟄有15天, 分為三候。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講:“五日謂之候, 三候謂之氣, 六氣謂之時, 四時謂之歲。 ”五天稱之候, 三候稱之氣, 六氣合計90天為一個季節, 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合計360天為一年。 雨水初候河水解凍, 魚開始浮出水面;二候大雁開始由南向北遷移;三候草木開始萌動。 可是, 由於今年“倒春寒”, 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 導致氣溫不僅低, 而且寒中有濕。 這種濕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 養生應注意下列事宜:

1、勿過早減外衣。 “燥寒凍肉, 濕寒入骨。 ”由於春氣湧動, 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 體熱外泄, 濕寒交換於內入骨, 易傷骨關節致病。 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 按中國五行學說, 水對應腎, 腎主骨。
2、.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 濕寒易侵入關節, 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
濕寒滯留於手, 指易酸痛, 重則變形;濕寒滯留於頭, 頭易疼痛。
3、洗頭及時吹幹。 洗頭之後應及時用熱風機吹幹。 否則, 水濕留於髮際中變涼, “同氣相求”使濕寒聚於頭, 由表及裡深入顱內, 導致頭痛。 如毛髮未幹又被冷風吹過, 易出現“偏頭風”之症。
4、 吃食物以平性為宜。 今年“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鬱熱壅阻, 因此不易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 鬱熱令人“貪涼”, 過於食涼, 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 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症狀。 所以, 飲食保持中庸, 吃熱飯熱菜, 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