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做好人也要有底線

好人大家喜歡, 壞人個個討厭。 好人的定義就是一心向善。 可是, 像雷鋒那樣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 很難;退而求其次, 利己利人, 成色差點, 倒可名利雙收, 問題是利己容易利人難;再求其次, 不害人就是好人。 事實上, 后者是職場上通行的好人標準。 簡言之, “對我好的”或“不對我不好的”, 就是“好人”。 所以說“好人易做”。

然而, “為善之門”卻很難開。 幫人一次, 恐怕今后就有許多人來求助。 尤其在職場上, 有些“好人”不肯為任何事情得罪人, 有時連底線都堅持不住。 我在機關做人事干部時, 前任為做“好人”招進不少多余的人,

到我任上必須清除出去, 重新關上這道“善門”。 可這扇“生死門”從來就是打開容易關上難, 用時一年半, 人心傷盡, 人緣丟光, 總算恢復原狀, 卻也把自己關在了門外——流落到其他崗位了。

職場人掌管的“善門”已不再是自家的門, 而是企業的“眾善之門”。 輕開這扇門, 許多人都會不客氣地擠進來, 進而失去公平。 個人濫開“善門”, 固然贏得人緣和口碑, 卻傷了企業。 “門”里的東西是企業的, 給人于己無損。 但守好職責把好門, 是責任, 也是個人職業操守。 企業也要設計一個制衡機制, 讓濫開“善門”者受損。

廣東省愛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長馬健文點評:心理學上有個“登門坎效應”, 是指一旦接受他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 為了給人前后一致的印象,

就有可能接受更多更大的要求。 很多人開“善門”最初是礙于情面, 幫點不違反原則的小忙。 對方回禮表示感謝, 下次再有請求就更難推辭。 一來二去, 會給企業和社會造成越來越多的損失。 所以, 恪守底線很重要, 別為一時情面把自己推向“登門坎”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