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難熬 喝水有四大誤區
炎炎夏日, 人體隨時隨地都在丟失水分, 常常會感到口渴, 需要隨時補水。 然而, 錯誤的飲水習慣會讓很多人面臨健康隱患。
誤區一:出汗後猛喝水。 高溫、高濕、低氣壓在天氣本來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 而很多人大汗淋漓後喜歡用猛喝水的方法來解渴, 很有可能誘發血壓升高、心衰、心絞痛, 甚至心梗、腦梗等疾病。
大量出汗後飲水一定要少量多次, 而且儘量小口喝, 大口猛灌是大忌。 一般每小時的補水總量不超過800毫升, 每隔15~20分鐘補充150~200毫升, 如果運動量不大、出汗不多, 補充白開水或淡茶水即可。
誤區二:飲料能代替水。 夏季很多人因口中無味, 喜歡喝可樂、汽水、橙汁等飲料來解渴。 殊不知, 飲料喝起來過癮, 但很大程度上不能起到解渴的作用。 含糖量多的飲料, 以及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橙汁等果汁, 不僅不易為人體細胞吸收, 而且這些成分在體內氧化分解時還要消耗一些水分, 導致飲後更加口渴。 要想解決口中無味, 又能及時補充水分, 在夏季可以多喝湯、多喝茶, 如綠豆湯、酸梅湯、菊花茶、金銀花茶等。
誤區三:喝啤酒能解暑。 許多人喜歡用啤酒來消暑,
啤酒畢竟含有酒精, 雖然含量少, 但如果一次喝得過多, 進入人體的酒精量也與喝白酒差不多。 酒精會對胃腸、心臟、肝臟及腎臟造成不良影響, 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 且多喝啤酒還潛伏著加重痛風的危險。 若喝冰鎮啤酒危害更大。 冰鎮啤酒的溫度較人體溫度低20℃~30℃, 大量飲用會使胃腸道的溫度急速下降, 血流量減少, 從而造成生理功能失調, 並影響消化功能, 嚴重時甚至會引發痙攣性腹痛和腹瀉、急性胰腺炎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誤區四:冰水、冰飲料解暑。 冰水清涼透心, 常被很多人拿來當作夏季解暑、降溫的良品。 在炎熱的夏季, 如果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 會加快蠕動, 縮短食物在小腸裡的停留時間, 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 同時, 由於夏季氣溫高, 體內熱量不易散發, 胃腸內的溫度也較高, 如果驟然受冷刺激可導致胃腸痙攣, 引起腹痛。 其實, 要真正為身體解熱、散熱, 最好是喝一杯熱茶。 熱飲可以刺激體內微血管的舒張, 讓體內的熱能有效地散發出來, 從而降低體溫, 同時也有暖胃解渴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