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上班族這樣帶午飯最傷胃

“白領天天下館子吃出胃癌”、“速食食品、洋速食摧殘腸胃”……近年來, 不良飲食習慣傷胃的事件頻頻見諸報端, 令不少白領聞之色變, 努力自救, 掀起一場保“胃”戰。 許多人效仿日本上班族, 自帶飯菜上班。 然而,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大外科主任兼胃腸外科主任林鋒教授指出, 上班帶飯並非最營養最健康, 長期的不科學飲食方式也會傷胃, 嚴重者甚至誘發胃癌。

案例:同事查出胃癌引發帶飯潮

為了徹底告別高熱量的炸薯條、炸雞翅, 多吃新鮮蔬菜, 全面補充營養, 在某教育諮詢機構工作的白領小梁從三個月前開始自帶午飯上班。

小梁說, 促成帶飯的一個導火索是, 去年有三十歲不到的同事體檢時發現患有高血脂症, 緊接著一個部門主管被查出胃癌, 令大家倍感要保護腸胃。 於是, 由兩個懷孕的女同事帶頭, 陸續有人帶飯上班, 到今年這種現象在公司已成為主流。

小梁說, 每天早上, 獨住的她都會提前一個鐘頭起床準備午飯。 食材是前一晚從超市買來的, 一般會做一道青菜, 一道肉食或者最簡單的番茄炒雞蛋, 主食有米飯或者前一晚在餐館吃剩打包的薄餅、包子, 吃的時候用微波爐熱一下。 帶飯三月, 小梁感覺頗好。

對此, 林鋒表示, 帶飯上班有利有弊, 做得好就可以保護腸胃, 但從他掌握的情況看, 許多人沒有考慮現實條件,

盲目仿效日本“帶飯族”, 陷入帶隔夜飯菜、食材烹調、儲存不當等誤區, 反而有傷胃風險。

解讀:自帶飯警惕三誤區

誤區一:帶隔夜剩飯

林鋒表示, 用隔夜的剩菜剩飯做午飯, 會增加食物被細菌污染的機會。 “自己帶飯的一大問題是難控細菌污染。 你的味蕾和眼睛看不出來飯菜有什麼異常, 實際上細菌已經在剩飯中大肆繁殖。 ”林鋒指出, 有些人覺得把剩菜剩飯放進冰箱保存, 不會有大問題。 實際上, 冰箱冷藏箱的溫度有4攝氏度, 難阻細菌繁殖。

林鋒建議, 不要帶剩菜剩飯作為次日的午餐, 最好能當天早上準備午飯。 如果早晨時間太趕, 無法做飯, 那麼至少要做到, 前一天做好晚餐後, 先把第二天要帶的菜分裝好, 用保鮮盒或保鮮膜密封,

放到冰箱裡保存, 以減少製作和保存環節的細菌污染。

誤區二:提前準備青菜

蔬菜中普遍含有較多的硝酸鹽, 其中以葉菜和根菜的硝酸鹽含量比較高, 因此蔬菜必須非常新鮮。 青菜炒好後久置, 在細菌的硝酸還原酶作用下, 所含有的硝酸鹽會變成具有毒性的亞硝酸鹽, 可能會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 因此最好當天早上現炒現打包。 林鋒指出, 青菜主要含有纖維素和維生素, 炒菜或者滾水煮, 都會破壞維生素, “最大限度保留青菜營養價值的烹調方法是做成蔬菜沙拉。 ”

“老廣愛喝的西洋菜湯, 雖然口感好, 但幾乎可以說沒有營養價值。 ”林鋒指出, 加青菜煲的老火靚湯中, 由於青菜久經加熱, 造成亞硝酸鹽含量比較高,

也不宜列入帶飯清單。 孕婦、身體虛弱的人可以考慮帶雞湯, 以補充蛋白質, 但需要注意煲湯時間不要太久, 且不宜添加大量葉菜燉湯。

誤區三:用普通飯盒盛放飯菜

林鋒建議, 夏天儘量不要帶飯上班, 帶飯時別用普通的飯盒、袋子盛放, 而應用真空保鮮盒、保溫飯盒裝飯菜, 或放入專用的保溫袋。 到了公司, 最好能放入冰箱, 以儘量控制食物腐敗的程度。 考慮到食用前需要加熱, 可選擇微波爐專用玻璃器皿盛裝飯菜。

支招:定期做胃鏡保“胃”安全

“胡吃海塞、不定點吃飯、半夜去吃夜宵……現代人的胃真的很辛苦!”林鋒指出, 許多年輕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不好, 胃潰瘍、急慢性胃炎相當常見, 這也大大增加了胃癌的發生機會。

如果胃炎患者檢查發現胃黏膜上皮細胞不典型增生, 併合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通常被認為發生了癌前病變。 按照日本等國的診斷標準, 胃黏膜上皮細胞重度不典型增生診斷為早期胃癌, 通常建議進行手術切除治療。

與“胃藥依賴”相對的則是“幽門螺旋桿菌恐懼”。 有些人一旦查出幽門螺旋桿菌, 便覺得自己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 非常恐懼。 林鋒指出, 幽門螺旋桿菌可引起慢性胃炎和胃潰瘍的發生, 如以上因素長期存在, 可導致胃癌發生。 通過13C呼氣試驗顯示, 我國人群中幽門螺旋桿菌攜帶率非常高, 這需要得到人們的重視, 但無需對此過分恐慌。

從治療上, 在醫生指導下規律服用藥物兩周到四周時間,

通常可以清除幽門螺旋桿菌。 但由於人群攜帶率很高, 人們可能很快又通過共同進餐受到感染。 林鋒指出, 要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 需要公眾重視。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力很強, 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牙具、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 所以, 日常飲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預防感染。 如果時常感到胃疼、胃脹氣, 患有胃炎、胃潰瘍, 最好能做13C呼氣試驗排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 年過四十歲的人建議每年做一次胃鏡體檢, 保“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