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唱歌愛跑調,竟然可能是一種病?

你, 是不是那個在 KTV 包房的死角默默玩手機, 只在酒喝高的大合唱中仰面微笑的走音天后?

你, 是不是那個唱歌的時候以為自己句句都在調上, 但是朋友聽完後用同情的眼神看著的靈魂歌手?

你, 也許早就聽說過失樂症(amusia), 並驕傲地把自己劃入了這被神眷顧過的少數神經病?

然而, 真的患上失樂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我們到底是為什麼五音不全?

今天, 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失樂症 =「生來唱歌就跑調」?

在光榮地自封為失樂症患者之前, 我們得明確失樂症到底是什麼, 簡單地說, 其實就是:

失樂是喪失了對音樂的正常認知功能。

我們應該都是健康人, 應該都沒有經歷過中風, 或者撞壞頭, 所以這裡就不提那些後天腦損傷造成的可憐病例了(比如 1870 年有位德國音樂家右腦受傷後, 能用提琴拉出聽到的旋律, 但用鋼琴硬是彈不出)。

所以, 失樂症其實有可能不是生來就有, 但是:沒有腦損傷史、其它認知功能, 包括對環境音和說話聲沒有問題的人也會失樂, 這些人才是先天失樂症(congenital amusia)患者。

這類患者, 大約會占總人口的 4%, 並不算少。

他們, 可能是沒救的。

失樂症會有哪些症狀?

簡單地說, 音樂最基本元素包括:

音高(哆來咪)、節奏(動次打次)、音色(吹笛子的聲音和人的歌聲)等。

它們組合起來就構成:

音程:兩個音的音高關係, 有的音程協和,

聽起來悅耳(「哆」和「嗦」一起), 有的不協和, 聽起來刺耳(「咪」和「發」一起)。

旋律:不同音高的音按照節奏有組織地出現(「登登等登, 凳登等燈」), 很多旋律都圍繞著一個主要的音呈現出穩定的調。

在一般社會條件下成長的正常人, 能聽出兩個音高、節奏、音色、旋律是否相同, 是不是和諧, 在不在調上。

而先天失樂症患者, 即使受過長年訓練, 在認知這些音樂元素時, 還是會出毛病, 比如:

失音高:臨近的音高基本聽起來都一樣。

失節奏/ 節拍聾(beat deafness):聽不出節奏。 換句話說, 她會跳踢踏舞, 能做廣播體操, 可以喊著勞動號子掄大鎬, 但每當音樂響起, 就是一臉懵。

失旋律(amelodia):所有歌基本聽起來都一樣。 換句話說, 中華曲庫、網易雲村、王菲和約瑟翰•龐麥郎……全部是一坨,

可怕的, 噪音。

失不協和感、失調:聽不出不協和音程的刺耳、聽不出對於某個旋律或調的不協和音(不在調上)。

失音色/ 音色障礙(dystimbria):蕭邦的瑪祖卡聽起來就像砸鍋賣鐵的工業噪音。

上述這些毛病, 可能單獨出現, 比如一個打不對拍子的人分得清音高, 一個分得清音高的人卻聽不出旋律或不協和音。 當然, 更可能是重疊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比如:

一位有著這樣不幸的美國患者竟然去聽了一次歌劇, 據她說:「全都像在驚聲尖叫!」

為什麼會得失樂症?

對先天失樂症的神經基礎研究正在推進中。 非常簡化地說:

處理音高、調性、協和感的, 主要是右半腦的聽覺皮層(在頭右);

處理節奏, 則不僅有左半腦的聽覺皮層, 也有右半腦的,

還有運動皮層(在頭頂)、小腦等等;

處理更豐富的音樂資訊, 也就涉及更複雜的(比如與記憶或情緒有關的)腦結構和神經通路。

上述硬體的異常, 就造成了各種先天失樂症。

又例如, 聽到較大音高變化時, 患者腦中一些皮層下結構的放電兩倍于正常人, 聽到較小音高變化時, 卻毫無反應。

鑒於沒人愛聽神經解剖學術語, 聽完也記不住, 我們就不細說了。

現在, 你還確定自己是失樂症患者嗎?在最終確診前, 你是不是注意到了哪裡不對:

講半天, 為什麼先天失樂症都是聽不出這, 聽不出那?!我們常說的走音!跑調!五音不全!全是關於唱歌的!根本還沒提到啊!它們屬不屬於失樂症呢?

唱歌跑調, 是不是失樂症?

的確, 有別于歷史悠久的後天失樂症,

先天失樂症是近十幾年的新興領域, 研究大多數側重音樂感知功能的失常(即「輸入」, 比如聽歌), 而很少涉及音樂表達功能的失常(即「輸出」, 比如唱歌)。

不過, 就後者而言, 有一個尚在討論中的概念, 叫「音準差的唱歌者(poor-pitch singers)」。

拋開走音這種臨時發揮失誤不談, 這個概念幾乎等同于最常用意義上的「唱歌跑調」或「五音不全」吧。

我們經常被這樣的話鼓勵:

只要你耳朵天生沒問題, 能聽出自己跑調, 就有救!把發聲練好, 再選對適合你音域的歌, 就絕對不會跑調了!

換句話說, 如果我是一名音準差的唱歌者, 但是我對音樂的感知功能正常, 能區分音高, 有協和感, 也許加上正確訓練, 我甚至可以唱《青藏高原》!

可惜, 研究表明, 在人類中,

還有這樣一撮人, 他們耳朵正常, 音域寬廣, 記憶不差……然而, 還是跑調。

這是因為, 上述道理忽略了第四種認知功能, 那就是對感知音樂和表達音樂這兩種功能的協調:就像知道籃筐在哪兒, 也投得上去, 可就是投不進的籃球隊員——他們知道該唱什麼, 也唱得上去, 可就是唱不對!

加上正確訓練之後, 「音準還是很差的唱歌者」, 大概占總人口的 10% 到 15%, 也不算少。

他們, 也是沒救的。

音樂的黃金國, 對 4% 的先天失樂症患者關上了門。

歌唱的溫柔鄉, 對 10% ~ 15% 無法被訓練好的五音不全者關上了門。

如果我們不屬於他們, 到底為什麼五音不全呢?

你覺得, 除了是因為懶, 或者是故意的, 還能是為什麼?

本文轉載自「中國科普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