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自發性氣胸

概述
自發性氣胸胸膜腔由胸膜壁層和髒層構成, 是不含空氣的密閉的潛在性腔隙。 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損, 空氣進入胸膜腔, 稱為氣胸。 此時胸膜腔內壓力升高, 甚至負壓變成正壓, 使肺臟壓縮, 靜脈回心血流受阻, 產生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礙。

病因
自發性氣胸常繼發於基礎肺部病變, 以繼發於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結核最為常見, 其次是特發性氣胸。 第三是肺癌、肺膿腫、塵肺等。 有時胸膜上具有異位子宮內膜, 在月經期可以破裂而發生氣胸(月經性氣胸)。 航空、潛水作業而無適當防護措施時, 從高壓環境突然進入低壓環境,

以及持續正壓人工呼吸加壓過高等, 均可發生氣胸。 抬舉重物等用力動作, 咳嗽、噴嚏、屏氣或高喊大笑等常為氣胸的誘因。

症狀
患者常有持重物、屏氣、劇烈運動等誘發因素, 但也有在睡眠中發生氣胸者, 病人突感一側胸痛、氣急、憋氣, 可有咳嗽、但痰少, 小量閉合性氣胸先有氣急, 但數小時後逐漸平穩, X線也不一定能顯示肺壓縮。 若積氣量較大者或者原來已有廣泛肺部疾患, 病人常不能平臥。 如果側臥, 則被迫使氣胸患側在上, 以減輕氣急。 病人呼吸困難程度與積氣量的多寡以及原來肺內病變範圍有關。 當有胸膜粘連和肺功能減損時, 即使小量局限性氣胸也可能明顯胸痛和氣急。
在原有嚴重哮喘或肺氣腫基礎上併發氣胸時,

氣急、胸悶等症狀有時不易覺察, 要與原先症狀仔細比較。

檢查
X線檢查是診斷氣胸的重要方法, 可以顯示肺臟萎縮的程度, 肺內病變情況以及有無胸膜粘連、胸腔積液和縱隔移位等。 縱隔旁出現透光帶提示有縱隔氣腫。 氣胸線以外透亮度增高, 無肺紋可見。 有時氣胸線不夠顯現, 可囑病人呼氣, 肺臟體積縮小, 密度增高, 與外帶積氣透光帶形成對比, 有利於發現氣胸。 大量氣胸時, 肺臟向肺門回縮, 外緣呈弧形或分葉狀。

治療
治療原則:在於根據氣胸的不同類型適當進行排氣, 以解除胸腔積氣對呼吸、迴圈所生成的障礙, 使肺儘早複張, 恢復功能, 同時也要治療併發症和原發病。
一、排氣療法:
根據症狀、體征、X線所見以有胸內測壓結果,

判斷是何種類型氣胸, 是否需要即刻排氣治療, 如需排氣, 採用何種方法適宜。
二、其他治療:
要根據病人情況, 適當給氧, 並治療原發病。 防治胸腔感染(頭孢拉定, 頭孢克羅)以及鎮咳祛痰(氯化銨)、鎮痛(芬必得)、休息、支持療法也應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