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千萬不要透支自己!當醫生患癌後,他們說的話驚醒千萬人!

醫生見慣了重病患者, 當他們自己患癌後——

不要透支自己, 健康補不回來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某科室主任張玲(化名)

張玲幾年前曾患乳腺癌, 後來又重回崗位並擔任某科室主任。

張玲的乳腺癌是自檢出來的。 由於多年來一直有乳腺增生的問題, 所以她堅持每兩個月做一次乳腺自檢操。 幾年前, 她摸到了一個小腫塊, 於是立即做B超等檢查, 確認後很快就做了手術。

張玲在總結自己患癌的原因時, 多次說到“年輕掩蓋了好多問題”, 整宿整宿地值夜班, 夜以繼日地忙於搶救病人, 累得筋疲力盡,

歇一歇就又能拼了。 可是年齡大了, 慢慢就發現補不回來了。 “我三十多歲開始失眠, 也睡得特淺, 腳步聲一到門口, 馬上就醒。 ”張玲說。 同事警告過她“不要透支。 ”可因為身體還好, 也聽不進去。 在查出癌症前幾個月, 張玲明顯感覺自己體力下降, 累, 是一種歇不過來的累。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曾經說過:睡醒了還累就是過勞。

治癌症無非就這幾大法寶:早預防、早發現, 早治療, 別害怕, 要樂觀。 通過醫生自己的治癌經歷, 我們希望能再次強調這些方法, 並給所有人戰勝癌症的信心。

很多人是被嚇死的

安徽黃山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 徐林友

徐林友畢業後一直在黃山市人民醫院從事胸外科臨床工作, 肺癌的外科治療是其工作重點之一,

20多年來, 他接診了無數肺癌患者。 沒想到, 後來肺癌降臨到了他自己身上, 而且是肺癌腦轉移的晚期肺癌患者。

2011年1月17日, 我忙完上午的手術, 吃完速食, 準備去取修好的汽車, 突然全身抽搐、扭曲、暈倒, 迷迷糊糊中我就被人推來推去, 稍有清醒的時候, 我發現我已經躺在CT機上。 後來我才知道自己得了肺癌。

我給癌症病人治療和做手術有20多年了, 生死看得多, 現在又有了親身經歷。 癌症也並不是那麼可怕, 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是被癌症嚇死的, 他們恐懼、害怕。 有的病人得知患癌後, 精神和意志立即垮了, 再高明的醫生、再好的治療方案、再好的藥物, 都救不活一個“心死的人”。 而我堅持樂觀情緒, 這確實更有利治療,

也是我戰勝肺癌的一個原因。

我雖然笑談生死, 可在治療上不敢含糊。 這麼多年來, 我一直堅持吃藥、放射治療, 雖然副作用很大, 頭髮掉光, 全身沒有力氣, 眼角膜充血, 可從來沒有抵觸過。 最後經過嘗試靶向治療, 成功地戰勝了肺癌。

患癌後不要瞎補!

武漢協和醫院的外科醫生 黃韜

黃韜博士畢業才兩個月, 就意外收到肺癌診斷書, 而且是惡性程度和死亡率最高的小細胞肺癌。 這意味著他可能只有3~6個月的存活時間。 查閱大量資料後他決定當自己的“主治醫生”, 為自己做治療方案。 後來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有些癌症病人, 習慣服用營養補充劑來增強身體抗病能力, 但黃韜卻從不這樣做, 因為他知道合理的膳食足夠維持能量所需,

過多服用營養劑反而易使身體代謝紊亂, 即便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過量食用也會帶來毒副作用。

在手術後的康復過程中, 黃韜給自己制訂了嚴格的飲食計畫: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每天食物中的蔬菜、水果、穀物、豆類占2/3以上, 多吃具有抗癌作用的胡蘿蔔、柑橘、蘑菇等。 限制肉類食品的攝入量, 每天少於90克, 植物油用量也控制在每天25克。 炒菜少放鹽, 不吃醃肉、熏肉, 滴酒不沾。

另外, 不吃常溫下存放時間過長的食物;不吃燒烤、油炸的食物;烹飪時間也不宜過長, 以免營養流失。

家人才是最珍貴的資產

臺灣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楊育正

他是產科名醫、婦科癌症治療權威, 也是曾兩度掙扎於死亡邊緣的淋巴癌患者。

照護婦科癌症病人時, 我是勤于查房的醫生, 我瞭解病人家屬渴望見到醫生的心情。 生病後, 我更常到病房走動, 身上帶著與他們同樣被疾病鞭笞的痕跡, 可以用親身經歷去分享、聆聽。

這回住院期間, 勞心勞力的佩親(注:醫生的妻子)竟感染了諾羅病毒, 嚴重到上吐下瀉, 也成了病人, 被帶到另一個病房隔離治療。

佩親是我生活中最大的支柱, 在我病後, 尤其感受到她對我的重要性, 也才發現她在兒女成家後, 如何由空巢期的失落找到重心, 讓生活豐盈而精彩。

大半輩子, 我們的家庭生活都以我的工作為軸心, 她犧牲了自己原本很穩定的中學美術老師的工作, 全力成全、配合。 然而, 我卻把自己全數奉獻給醫院和病人, 在可以回家好好“配合”她的退休之前,

竟先帶了“癌症”回家, 把自己和自己的病一併再丟給她。 在家庭角色中, 男人確實常是自私又脆弱的那一個。

有時我會向她撒嬌:“如果我一直表現良好, 退休後能不能讓我也加入你的活動?”

那幾天, 我們隔著病房, 靠電話以言語互通, 心裡突然有股心酸:我這一生在職場或社會上若有任何可自誇的成就, 其實都及不上有一個可以相依偎的老伴兒。

家人, 是人生最珍貴的資產, 當人生走到了末端, 當死亡近在眼前, 你會更加知道──不, 不僅是知道, 是深刻體會。

覺得不錯, 請分享和點贊哦↓↓↓

本文參考資料:健康時報網《從癌症醫生到癌症病人》、《當肺癌醫生自己患上肺癌:我曾被判定活不過100天》《博士醫生給自己治肺癌》《腫瘤醫生患癌八成治癒 只因多了三道防線》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如需內容合作請致電: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值班編輯: 黃玲玲

禁止轉載。

如需內容合作請致電: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值班編輯: 黃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