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雞蛋的錯誤吃法 既沒營養又不利健康

雞蛋可以說對我們人類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剛做完手術, 吃一些雞蛋可以幫助身體恢復健康。 如果剛剛生孩子的女性, 在坐月子的時候適量吃點雞蛋, 可以預防婦科疾病, 補充營養。 總之, 每天吃雞蛋可以讓我們的身體補充大量營養, 補充能量, 對身體健康特別有好處。 不過, 吃雞蛋也要講究方法, 如果吃雞蛋用錯誤的方法, 那麼不但沒有營養, 很容易對身體造成威脅。

煮雞蛋的時間越長越好?NO!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 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 很難被吸收。 油煎雞蛋過老, 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 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物質。 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 水開了再煮3分鐘即可。 這時雞蛋呈溏心狀, 營養成分最利於人體吸收。

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

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 “3分鐘雞蛋”是微熟雞蛋, 最容易消化, 約需1小時30分鐘;“5分鐘”雞蛋“是半熟雞蛋, 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 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

生雞蛋比更熟雞蛋有營養?NO!

有人認為, 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 事實上, 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 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而且並非更有營養。

1.生雞蛋難消化, 浪費營養物質.人體消化吸收雞蛋中的蛋白質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腸裡的胰蛋白酶.而生雞蛋中的蛋清裡有一種抗胰蛋白酶的物質, 會阻礙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2.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 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 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症”。

3.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緻密, 並含有抗胰蛋白酶, 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 只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鬆軟, 才更有益於人體消化吸收。

4.大約10%的鮮蛋裡含有致病的沙門氏菌、黴菌或寄生蟲卵.如果雞蛋不新鮮, 帶菌率就更高。

5.另外, 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 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 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 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因此, 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後再吃, 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NO!

豆漿性味甘平, 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 單獨飲用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 能抑制人體蛋白酶的活性, 影響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和吸收,

雞蛋的蛋清裡含有黏性蛋白, 可以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 使蛋白質的分解受到阻礙, 從而降低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

有的人在買雞蛋的時候除了看蛋殼碎沒碎之外, 還依據蛋殼的顏色來挑選, 認為雞蛋顏色越深就證明這個雞蛋營養就更高。 其實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有科學依據表明, 雞蛋的蛋殼顏色深淺和雞蛋含有多少營養是沒有關係的,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雞蛋是否有營養, 完全是要看產雞蛋的雞用的什麼飼料, 以及烹飪雞蛋的方法是否正確, 和雞蛋的顏色一點關係都沒有。 所以, 不要認為蛋殼顏色深的雞蛋營養價值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