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新生兒屎尿有沒有危害

在很多地方, 過早的給新生兒把屎把尿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他們認為這樣可以促進寶寶的成長。 但是對於寶寶排泄的問題, 很多家長都沒有一個它會產生危害的意識。 實際上, 當寶寶年齡還小時尤其是新生兒, 從醫學方面來說是不適合給寶寶把屎把尿的, 長期這樣的做法會對寶寶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 在其此間, 希望媽媽們對寶寶的健康行為有一定的意識。

把屎把尿的壞處:

1、導致憋尿反射不足或者缺失

在如廁訓練問題上, 除卻生理方面的原理, 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十分重要: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可以接受如廁訓練, 使得孩子感到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控制有所把握, 是自己的主人。 如果剝奪孩子的自主權, 提前訓練, 不僅會給家長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更會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 造成傷害。 傳統的把尿, 有時會使孩子髖骨損傷,

或者遺留尿頻的毛病。

寶寶要到2~3歲時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才會發育成熟, 這是控制便尿的基礎。 很多父母都明白, 提前練坐對脊椎發育不好, 其實把屎把尿也是一樣的道理啊, 是在提前練習還沒完全發育好的肌肉群。

也許有媽媽會說, 我家6個月不到就可以固定時間把屎把尿了啊。

這個其實真不值得炫耀, 這是由於多次強化訓練後, 寶寶有了條件反射而已。 他們完全不懂根據尿意排泄, 而是在等父母把的動作或者是“噓噓”聲來小便。 而這樣提前訓練發育還未成熟的肌肉, 會導致憋尿反射不足甚至缺失。 換句話說, 就是寶寶無法學會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撒尿拉屎, 而是要靠外界的提醒才可以進行。

2、大了反而容易頻繁尿床

晚上穿紙尿褲睡覺的孩子, 很多在2歲前後甚至更早就能夠控制夜尿, 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 而夜裡把尿的孩子, 2歲時多數還需要煩勞父母半夜起來把尿。 白天也不把尿, 或很少把尿的孩子, 更是普遍較早開始主動告知便尿, 較早開始會使用坐便器,

或蹲下尿尿。

這是因為不把尿和少把尿的孩子, 一直以來都是依據便意來排尿的, 所以對便意的掌握比較好。 而過多把尿的孩子, 始終在根據便意排尿和根據把尿動作排尿之間被混淆, 對便意的掌握很差。

另外孩子大了再尿床, 父母會容易責怪, 怎麼越大越尿床了?這又進一步增加寶寶的心理負擔, 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如何正確有效地訓練寶寶排泄:

1、最初幾周, 讓孩子(不必脫衣服)坐在兒童專用坐便器上, 告訴他坐便器的知識, 比如坐便器的用途以及何時使用它。

2、當寶寶心甘情願坐在坐便器上之後, 家長可以取下尿布試著讓寶寶坐在坐便器上方便。

3、當孩子適應坐便器之後, 可以把寶寶尿布上的排泄物扔到坐便器裡, 這樣可以讓寶寶更深入地理解坐便器的意義。

4、準備一個可愛的坐便器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