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1周歲寶寶缺鈣怎么辦

寶寶在一周歲到兩周歲之間, 生長速度比較快, 十分容易出現缺鈣的癥狀, 這個時候去醫院檢查一下, 如果確定是缺鈣, 則需要給寶寶多補充鈣類。 寶寶缺鈣有可能會導致寶寶的骨骼發育不完全, 寶寶的牙齒也會出現問題, 再加上寶寶免疫力也會下降。 出現寶寶缺鈣要給寶寶補充葡萄糖, 喝牛奶, 給寶寶吃小魚, 小蝦等都可以補充鈣。

醫學界把嬰幼兒期稱為“補鈣的臨界期”, 過了臨界期, 即使補充再多的鈣, 也不能使嬰幼兒已經落后的機體組織重新發育至正常水平。 嬰幼兒出現缺鈣早期癥狀時, 表現為煩躁不安、不易入睡、入睡后多汗、易驚醒、愛啼哭, 枕禿等癥狀, 此時應及時補鈣。

相同劑量的鈣, 分次補比一次大劑量補吸收好。

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 每次補鈣量不超過200毫克為宜。

服用鈣劑時最好單獨服用, 避免與牛奶、根菜類食物以及鋅、鐵劑等同時服用。

牛奶中的蛋白與鈣結合形成奶塊, 鈣質無法被機體吸收;食物中的草酸攝入過多, 會影響鈣的吸收;人體對鈣的吸收與鋅、鐵存在競爭性, 如果同時服用不僅會抑制鋅和鐵的吸收, 也會干擾到鈣本身的吸收。 因此, 鈣劑最好單獨服用。 如果需要補充其他元素,

時間最好錯開, 間隔2小時以上。

晚上睡前補鈣吸收更好。

晚上睡覺時, 胃腸蠕動較慢, 食物在胃腸道停留較長, 有利于鈣吸收。 血鈣水平一般在白天較高, 夜間較低。 夜間特別是半夜和凌晨, 低血鈣水平可刺激甲狀旁腺腺素分泌, 使骨鈣分解加快,

產生脫鈣, 引發低鈣血癥, 嚴重者會使人體抽搐。 臨睡前補鈣可以為夜間的鈣調節提供鈣源, 阻斷體內動用骨鈣。 并且鈣與植物神經的穩定有關, 具有鎮靜催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