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端午別忘了這些中草藥

受訪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 李興廣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 李曉君

俗話說, 端午百草都是藥。 端午期間, 我國不少地方都有熏艾葉、掛菖蒲、飲藥酒等習俗, 中草藥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它們都有哪些功效和禁忌, 又該如何辨證使用?《生命時報》特邀相關專家為您解答。

熏艾葉。 艾草, 作為中醫常用到的中草藥, 性溫, 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等功效。 同時, 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 可驅蚊蠅, 淨化空氣。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李興廣表示, 艾葉煙熏時產生的煙氣,

可抑制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傳播, 且對人無害。 除了薰制, 艾葉還可內服和外敷。 以艾葉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 如艾附暖宮丸、當歸調經丸可治療月經不調、宮冷不孕等婦科病。 將艾葉搗成絨, 製成艾條、艾柱, 外灸能散寒止痛, 溫煦氣血。

需要提醒的是, 有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 要慎熏艾葉, 以免引起過敏而使病症加重。 同時, 濕熱體質的人也要慎用。

掛菖蒲。 菖蒲作為水生草本植物, 有香氣, 可開竅醒神。 同時, 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 民間稱之為“水劍”, 寓意其可“斬千邪”。 正因為這兩個原因, 人們過端午節時, 常在門前懸掛菖蒲。 不僅如此, 菖蒲藥用價值也很大。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李曉君介紹, 從中醫角度看,

菖蒲性溫味辛, 主入心、胃二經, 既能除痰利心竅, 又能化濕以和中。 不少中醫方劑如萆薢分清飲、連樸飲、菖蒲郁金湯等都以菖蒲作為主要配方, 可治療頭暈、健忘、失眠, 並可開胃理氣及健脾利濕等。 菖蒲雖適用于大部分人群, 但根據個人體質差異, 最好諮詢醫生後辨證服用。

佩香袋。 佩香袋, 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之一。 李興廣表示, 為了清香、驅蟲、避瘟, 香袋中常會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穢”功能的中藥, 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蘇、薄荷等。 它們都含較強的揮發性物質, 可以提神醒腦, 振奮精神, 舒筋順氣。

如今, 市面上銷售的香袋成分不盡相同, 還有些時尚香袋是在幹花片上滴天然精油或香料做成的, 無論哪種, 選購時都應有所鑒別、取捨。

對過敏體質的人, 有金銀花、藿香等花粉成分的香袋, 還是不佩戴為好;此外, 香袋中不可避免會有香料等熏香物質, 孕婦應慎用。

飲藥酒。 提到端午節飲酒, 給人印象最深的非“雄黃酒”莫屬。 但兩位專家提醒, 雄黃屬有毒類中藥, 會對肝臟造成損傷, 一般不建議直接飲用。 可用黃酒和五加酒代替。 中醫認為, 黃酒屬溫性, 生飲可治療天熱引起的厭食、煩躁等;熱飲可緩解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 五加即五加皮, 味辛、苦, 性溫。 辛能散風, 苦能燥濕, 溫能祛寒。 將其切絲, 與白酒一起盛入容器浸泡10天左右即可飲用。 尤其是地處潮濕區域的人, 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藥酒雖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但並不適合所有人,

如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酒精過敏者, 患有肝腎疾病的人不宜飲用。

洗藥浴。 “端午節是季節交替之際, 炎夏即將到來, 此時藥浴, 對防治疾病有更好的效果。 ”李興廣介紹, 藥浴一般採用泡澡或足浴, 這時皮膚毛孔大大擴張, 浴水中的中藥成分, 會被快速吸收。 藥物選擇多以祛風除濕、清熱涼血等功效為主, 可用生大黃、芒硝、黃柏、苦參、蛇床子等, 這些藥無論對於小孩常見的痱子、皮膚瘙癢, 還是成人常見的濕疹、腳癬效果都很好。 在此基礎上, 洗藥浴還鬚根據自身體質加入適當藥物輔佐。 一般情況下, 寒性體質的人, 可加吳茱萸、丁香、肉桂等;溫性體質的人, 可加金銀花、連翹等。

此外, 洗藥浴還要注意以下事項:洗藥浴時間不可太長,

否則易引發昏厥;血壓過高、患有嚴重心肺疾病的人等, 不要洗藥浴;有皮膚病(如牛皮癬)的人, 須遵醫囑。 ▲(生命時報記者單祺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