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你是在健身還是損身?

“你健身了嗎?”這是時下不少都市人見面的問候語。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對健康的日益重視, 健身鍛煉成了人們一項重要的生活內容和休閒方式。 然而, 在形形色色的健身潮背後, 由於缺乏科學的指導和相關的規範引導, “健身”變“損身”的事時有發生。

隨意健身後果“很嚴重”

家住合肥包河區風和園社區的張大爺很是鬱悶, 本想堅持長跑將身體鍛煉得好一點, 卻沒有想到鍛煉的結果糖尿病越來越嚴重。

在日前於合肥召開的全民健身科學大會上, 張大爺在接受大會開展的免費國民體質檢測時終於弄明白了究竟。

原來, 每項運動所需要付出的運動量不盡相同, 對應的身體狀況也有所不同。

對於像張大爺這樣的大多數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而言, 只能參加有氧的中等強度以下的運動項目, 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極拳、游泳、健身操等, 長跑並不適合他。

“不懂科學鍛煉的後果很嚴重。 ”張大爺感歎道。 他介紹, 他們社區的老人們, 參與的社區健身活動, 全是自願為主, 對哪些項目感興趣就參加哪些專案, 並不懂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科學的健身計畫。

與張大爺類似, 家住合肥政務新區的劉女士健身同樣變成了“損身”。 因工作原因, 劉女士只能安排中午時間參加健身。 每週工作日的上午一下班, 她便空腹去健身會所,

午飯總在下午上班前才開始吃。 結果, 半年下來, 本想減肥塑身的劉女士體重反而增加了4公斤。

為此, 劉女士特意來到全民健身科學大會上尋求幫助。 接待的專家指出, 劉女士之所以越減越肥主要是因為方法不對。 原來健身之後最忌貪吃, 因為運動以後人體的吸收能力非常強, 多吃是很容易長肉的。 最好的辦法是在辦公室裡備點零食, 在運動前一個小時左右吃點水果、全麥麵包, 喝點運動飲料, 以補充運動中要消耗的糖類。 等運動後, 回到辦公室再適當吃點就可以了。

採訪中, 記者發現, 像張大爺、劉女士這樣不懂科學健身的人並不在少數。 在本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上, 記者現場隨機採訪了前來接受免費國民體質檢測的市民,

結果有近七成市民不知道自己最適合何種運動, 選擇健身運動方式時“隨心所欲”。

健身誤區源自不懂科學

採訪中, 有關專家表示, 沒有科學指導, 就談不上運動健身。 目前在我國百姓健身中存在著健身隨意性大、健身效果不明顯、健身傷害時有發生等問題, 主要原因就在於不懂健身科學, 把健身簡單等同於運動。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處長安建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當前城鄉居民參加身體鍛煉和身體娛樂的方法、手段的科學性、規範性、針對性亟待提高。 健身之前先要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一些競技運動和時髦的健身方式並不適合所有人參與。

如許多人都知道“有氧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但究竟什麼是“有氧運動”, 多數人卻不能說得清, 有人甚至直觀地認為有氧運動就是在氧氣充足的環境裡運動。 其實, 是不是“有氧運動”, 衡量的標準是心率。 當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75%, 就可認定是在進行有氧運動。

此外, 對於健身鍛煉的效果也並不是越累鍛煉效果就越好。 因為過高的運動負荷會損害健康, 過低的運動負荷會達不到健身的目的, 只有選擇適宜的負荷強度才能成為獲得健康的有力保證。

對一般人而言, 運動時保持“有氧”的狀態是:微汗即止, 不可大汗淋漓。 而要達到增強耐力的鍛煉效果, 有氧運動的最低要求是, 每天累計鍛煉時間30分鐘, 每週運動三次。

此外, 運動產生的疲勞是否能在第二天消除, 也是衡量是不是有氧運動的一個標準:運動後都會疲勞,

但如果第二天即能恢復, 則屬於正常現象;如果疲勞在第二天不能消除, 則說明運動過量了, 已超出有氧運動的範圍。

全民健身亟待加強科學引導

《全民健身計畫綱要》實施15年來, 健身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隨著這項事業的深入推進, 如何推動全民科學健身已經成為擺在群眾和有關部門面前的一道新課題。 專家認為, 實現科學健身, 需要政府管理部門、科研單位和企業密切配合。

天津體育學院肖林鵬教授表示, 全民科學健身首先要建立積極健康的全民健身意識。 他指出, 鍛煉身體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循序漸進、適度、持之以恆方能奏效。 因此, 每個人必須學會科學健身,

無論是散步、打太極拳、打球、游泳、登山或是去健身房, 都要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對“症”鍛煉。

其次政府要大力推動。 一方面, 大力加強宣傳教育的力度。 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朱紅偉認為, 健康是人人追求的崇高目標, 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潛在動力。 促進健康是社會共同的責任, 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幫助全社會樹立積極健康的全民健身意識。

另一方面通過不斷擴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 堅持全民健康體質監測等實實在在的制度措施, 提高全民科學健身的意識, 推動科學健身的發展。 專家指出, 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傳授科學健身技能和組織廣大群眾健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我國全民健身的實際情況, 只有當社會體育指導員與總人口基本上接近千分之五的比例,才能有助於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

針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目前仍然嚴重不足現狀,專家建議,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體育專業在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主動承擔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任務。同時,鼓勵並支持對健身鍛煉的愛好者與社會體育指導員一起參與全民健身的指導工作,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來。

只有當社會體育指導員與總人口基本上接近千分之五的比例,才能有助於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

針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目前仍然嚴重不足現狀,專家建議,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體育專業在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主動承擔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任務。同時,鼓勵並支持對健身鍛煉的愛好者與社會體育指導員一起參與全民健身的指導工作,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