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你是會沉落還是漂浮?

作為一名作家, 我總是在尋找創作的靈感, 有時候會來源于最奇怪的地方。 我的日子在要保持跳躍混亂思維安靜同時又試著可以具有創造力之間如走鋼絲繩般度過。 (這個句子反正我是看不懂)巴勃羅·畢加索的一句話就很好的詮釋了這種藝術悖論, “靈感的存在是在你行走的(應該是創作的吧?)過程中。 ”

過程真的很令人陶醉, 因為我必須學著從自己固定的模式中跳出來, 并堅定而單純的相信可以文思泉涌, 一氣呵成。 昨天, 我在當地咖啡店會見一個同事, 我留意到外面廣告牌上漂亮的字體, “事實是每一個人都會傷害你, 你需要找到那個值得你承受痛苦的人。 ”我有強烈的共鳴, 因為最近我一直在大量閱讀寫作有關這樣的“復原能力”。 在某種程度上使得我們“刀槍不入”或者至少是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不那么容易受傷。

我已經開始對復原能力和有浮力之間做細微的區別分析,

復原能力詞根來源于17世紀的拉丁詞意思是“跳回”, 有浮力的這個詞來源是法語和西班牙語意思是“漂浮。 ”對我而言, “漂浮”可以比喻為跨越征服生活中的暴風雨時期波濤怒吼的海洋, 這也正是我所欣賞的。 這也正真實反映出我人生中的很多苦難洗禮的時光, 但是我從不允許之間被這樣的驚濤駭浪完全打敗。 不像“復原反彈”總讓人想起苦難, “漂浮”賦予我們人生的真諦絕不屈服于苦難。

以下我給大家列出5個指導原則:

1·處于選擇的激勵——而非愿望操縱。 (這句話中國人應該也看不懂, 此處choice并不是選擇的意思, 而是精英, 上品的意思, manipulated by

voice很明顯是旁人的言語影響, 自己改一下)做出實質性的個人轉變當然不是因為內心的怯弱。

大多數人尋求生活改變是受到身邊人的影響。 他們來自于恐懼之地缺乏不屈不撓的勇氣和毅力改變自己的人生。 泰迪·羅斯福總統曾說“唯有經歷過辛勞和艱辛的努力, 一往無前的精神, 堅定的勇氣, 我們才可以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

2·置身于一個群體中——不要讓家庭捆綁

現在的我意識到“家庭”可以是我選擇的定義下的樣子。 我的家庭定義就是妻子兒子以及全心全意支持本真的我的朋友們。 正如理查德·巴赫所說的“真正連接你家庭的紐帶不只有血緣, 還有彼此的尊重和歡樂。 ”

3·于無畏結盟——而不是于遺憾并行

苦難喜歡有人陪伴, 越多的人加入這場“悲劇表演”結果越糟糕。

我選擇與那些在苦難中乘風破浪勇敢前行的人在一起。

4·放手憤怒——為何要冒險被憤怒纏身

用凱瑟琳·龐德的話來說“寬恕是唯一解除枷鎖獲得自的方式。 ”

5·從最壞的里面展現你最好的一面——完美是總歸會破滅的泡泡

如果我想要人們原諒我的“人生污點”, 我也需要去包容寬恕其他人的一切不完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