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防過勞死給自己“找”病先(1)

其實, 對於臨床醫生來說, “過勞死”僅僅是一種通俗的說法。 有的文獻將過勞死定義為未老先衰、突然死亡的生命現象。 由此看來, 過勞死應該屬於猝死的範疇。 在醫學上, 猝死是指未能預期的、非創傷性的、非自殺性的突然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 發病後6小時內死亡為猝死。 由此可見, “過勞死”不是累死, 其實質應該是病死, 勞累只是疾病的促發因素。 而很多媒體往往把過勞死的罪魁禍首歸咎于勞累, 其實真正的元兇還是疾病。

別看一些人很少踏進醫院, 可不等於他們身體就沒病。 只是當疾病還是“小毛病”時,

他們沒有發現, 或是不予理睬, 甚至諱疾忌醫。 別看這些小毛病平時不會掀起大風大浪, 可在連續疲勞的情況下, 完全可以誘發大的疾病, 甚至可以“覆舟”。 比如, 有的人平時“身體健康得很”, 只是“血壓有點高”, 於是既不監測血壓, 也不去看醫生接受治療。 於是在“身體健康”的掩護下, 拼命地工作或大量飲酒, 最終因嚴重的腦出血而死亡;還有“血脂血黏高”或有隱性冠心病的人, 由於過度勞累, 最終導致心肌梗死而突然死亡。 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過勞死。

如何早期發現“過勞死”的跡象

對於中年人來說, 想要避免“過勞死”的發生, 就必須非常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要及時做健康體檢, 要學會沒病找病, 防患於未然。

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曾對日本“過勞死”高發現象做過詳細研究,

從預防角度, 他們列舉了27種過勞症狀和因素。

研究者認為:在這27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 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 占10項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 同時, 在第1項到第9項中占兩項以上或者在第10項到18項中占3項以上者也要特別注意, 這27項症狀和因素分別是:

1.經常感到疲倦, 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 即使飲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頸部發木發僵;

5.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6.有一點小事也煩躁和生氣;

7.經常頭痛和胸悶;

8.發生高血壓、糖尿病, 心電圖測試結果不正常;

9.體重突然變化大, 出現“將軍肚”;

10.幾乎每天晚上聚餐飲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經常不吃早飯或吃飯時間不固定;

13.喜歡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煙30支以上;

15.晚上10時也不回家或者12時以後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單程占2小時以上;

17.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經常出差, 每週只在家住兩三天;

22.夜班多, 工作時間不規則;

23.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

24.升職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來加班時間突然增加;

26.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27.最近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