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害怕蟲子?它可能是未來的日常飲食

鐘凱(食品安全博士)

昨天新一屆的奧斯卡剛剛揭曉, 說起這個西方電影界的傳奇獎項, 可能不少人心裡都有自己專屬的男神和女神, 今天我想說的也是一個很多朋友都欣賞的女神。 她的顏值和演技都線上, 是標準的萬人迷, 她就是曾經俘獲了超級帥哥湯姆克魯斯的妮可吉德曼。

而最近在一檔視頻節目中, 她展示了一項令人不那麼容易接受的隱藏技能——吃蟲子。 活生生的蟲子, 放到嘴裡還在蠕動……很多人驚歎女神這是怎麼了?其實吃蟲子並沒有那麼可怕, 女神的這一舉動某種意義上可能還預演了未來人類的日常飲食。

趁著驚蟄時節, 咱們就說說“吃蟲子”的那些事兒吧。

遠古的祖先也吃昆蟲

的確, 絕大多數歐美人是不吃蟲的, 即使在中國, 也有很多人是完全不能接受吃蟲子這種事。 事實上, 別說是吃蟲子, 很多人看到蟲子都感到害怕、噁心。 那為啥視頻節目中的妮可吉德曼卻吃得相當享受呢, 難道是被《荒野求生》裡的“貝爺”附體了嗎?

其實, 吃蟲並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奇怪, 昆蟲是食物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有些蝙蝠、老鼠等小型哺乳動物甚至將昆蟲作為主要食物。 如今, 世界很多地方的飲食中都有昆蟲, 拿我本人來說, 我吃過的蟲子, 包括蠶蛹、知了猴, 這是北方燒烤攤必備選項, 在雲南餐館吃過水蜻蜓, 在江蘇連雲港吃過豆蟲,

偶爾也吃蠍子、螞蚱、蝗蟲、蜂蛹或其他蟲子。

往遠了說, 咱們的祖先也吃蟲。 現有科學研究表明, 靈長類動物(包括原始人類)也有吃昆蟲的習慣, 而且遠古的靈長類很可能是以昆蟲為生。

昆蟲表面的硬殼叫做“外骨骼”, 主要成分是幾丁質, 消化這種物質需要一種特殊的酶和一個叫做“CHIA”的基因, 基因組中CHIA基因的拷貝越多, 說明對昆蟲的依賴越強。 在東南亞的海島上有一種比較原始的小型靈長動物叫眼鏡猴, 是現存靈長動物中吃昆蟲最多的, 它的基因組中擁有5個CHIA基因拷貝, 而現今人類的基因中還剩一個CHIA基因的拷貝。

營養豐富的昆蟲

是未來食物之選

儘管你現在或許還不願意接受蟲子大餐, 但隨著全球人口增加,

資源枯竭, 未來能喂飽人類的可能就是昆蟲(或藻類)。

早在2013年, 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就發佈了一份名為《可食用昆蟲:未來食物之選及其養殖安全》的報告, 鼓勵人類吃蟲養蟲。 根據他們的資料, 全世界有20億人有吃蟲的習俗, 其中東南亞、南美和非洲是最愛吃蟲的地區。 納入食譜的昆蟲有1900種之多, 其中甲蟲、毛蟲、蜜蜂、黃蜂、螞蟻、蚱蜢和蟋蟀是吃得最多的。

昆蟲是健康的蛋白質來源, 其蛋白質含量比瘦牛肉、魚肉和雞蛋還高, 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接近完美。 昆蟲還可以提供非常優質的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 在某些方面超過傳統的肉製品。

飼養昆蟲更具有環保優勢

更重要的是, 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

飼養昆蟲的優勢太明顯了。 飼養它的碳排放遠遠低於養豬牛羊或雞鴨鵝, 產生的排泄物和環境污染也更少, 需要的飼養空間和飲水更少。

通常越是高等動物, 營養轉化效率越低, 比如牛吃7斤飼料長1斤肉, 雞吃1斤半飼料就能長1斤。 而昆蟲吃1斤飼料, 轉化出的蛋白質是牛的12倍之多, 不僅如此, 昆蟲繁殖超快, 生長迅速, 成本優勢明顯。

現在國外已經有公司在開發昆蟲蛋白粉, 用於飼料和食品工業, 說不定以後除了吃葷、純素和蛋奶素, 還有吃蟲這個選項呢。

實際上蝦蟹和昆蟲從進化上來說都是節肢動物, 為什麼你們把蝦蟹當做美味, 而鄙視昆蟲呢?

文/鐘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