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黑、白營養哪個是真營養

近日, 在各大門戶網站、微博上悄然興起了一種全新的營養理念的熱烈討論, 而這種營養也迅速地進入大眾的視線, 它不同於大眾所熟知的白營養, 但可以說是它在營養界一直默默無聞的存在著, 直到最近才重新被提及, 那就是以黑色食物為主的黑營養。

何為黑營養?

根據專家解釋, 黑營養, 是黑色食品營養的簡稱。 而 “黑色食品”即指自然顏色相對較深、營養較豐富、結構較合理、具有一定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食物, 經科學加工而成的一類食品。 常用的黑色食品有:黑豆、黑豆豉、黑木耳、黑香菇、紫菜、髮菜、海帶、黑桑椹、黑芝麻、黑米、黑麥、紫米、黑喬麥、黑棗、栗子、龍眼肉、黑葡萄、黑松子、烏骨雞、黑海參、黑螞蟻、烏魚、鱉、醬油、烏梅、龜、烏賊等。

經大量科學實驗研究表明:“黑色食品”的保健功效源于其含有大量的黑色素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 而現代醫學則認為:“黑色食品”除了包含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 且還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抗氧化、滋陰補腎、健脾暖肝、補血益氣、增智補腦的作用。

為何要關注黑營養?

雖然大眾對白色食品更為熟悉, 但眾所周知, 日前白色食品品質良莠不齊, 時常發生食品安全問題。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 大眾對牛奶、奶粉等白色食品的食品安全持懷疑態度的比重占到了60.23%之多。 在當下這個注重養生的時代背景下, 人們自然會找尋其他更為安全更為營養的食品去代替安全堪憂的食品, 關注食品安全反映了人們對於營養、健康、保健的追求。 那麼, 黑營養走進大眾的視線則成了順理成章的必然結果。

據報導, 很多家庭主婦已經將黑豆漿、黑芝麻乳作為日常早餐牛奶的替代品。

黑芝麻乳冷熱均益, 口感稠厚, 有很濃的黑芝麻的香氣, 味道容易接受, 方便快捷, 節省了準備早餐的時間。

黑營養是否真營養?

引起編者好奇的是黑營養這個概念的推出, 到底是一場炒作, 還是因為黑營養是貨真價實的營養豐富。 對此, 編者走訪了營養學方面的專家, 並翻閱了營養學方面的書籍, 得出以下結論:科學研究證實, 黑芝麻具有補養肝腎、健腦潤肺、養血烏髮、健筋骨、防衰老的作用, 是一種常用的滋補佳品;紫黑粒小麥的蛋白質含量比普通小麥高6倍, 鈣、磷、賴氨酸、硒、維生素VE等多項因數的含量超過普通小麥的3倍;黑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補血益氣、增智補腦、增強新陳代謝、明目活血、治少年白髮、供孕婦、產婦補虛養生等功能,

對貧血、高血壓、神經衰弱、慢性腎炎等疾病均有療效。 其所含維生素B(是普通大米的2倍)、B2、B6、B12、鐵(是普通大米的7倍)、鈣、磷、硒、鎂、鋅等微量元素都比白米高。 研究表明, 有24種黑色食物具有抗癌作用, 其中尤以鱉、烏梅、海參、黑棗、黑木耳、醬油、烏賊等為佳。 從營養科學看, 無論黑芝麻、白芝麻都是營養豐富的食物。 而就鈣含量(78mg/100g)、脂肪含量(46.1mg/100g), 鉀鈉比(513/266) , 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進行逐一對比之後就會發現, 黑芝麻明顯高出一籌, 有著更好的補益作用, 是很好的抗衰老食物。 但是再看我們平常最習慣喝的牛奶中, 鈣含量(104mg/100g)、脂肪含量(3.2g/100g), 鉀鈉比僅僅為(109/11)。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 黑芝麻的營養更勝一籌!

綜上所述, 黑營養雖然是個新提出的概念,

但是卻比白營養更有營養價值, 更能補充我們的日常所需。 希望通過對黑營養的進一步認識, 消費者可以吃到更安全、營養價值更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