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夏天喝冷飲別太急 看看如何喝冷飲才不會傷身

夏季天氣比較炎熱, 走在大街小巷可見冷櫃、冰箱, 裡面擺滿各種冷飲, 在熱的時候來一口冰的冷飲, 是不是很爽?但是注意了, 夏天喝冷飲一定要注意控制量, 避免影響身體健康。

◆一口冰鎮可樂 居然喝“翻”老人

前幾日, 今年56歲的羅先生在沙坪壩梨樹灣融匯溫泉城附近的公車站上等車。 天氣實在是太炎熱了, 羅先生躲在樹蔭下, 手上拿著一瓶冰鎮的可樂。 眼看車快來了, 羅先生打開可樂蓋子, 猛喝了一口。

“這人慢慢就倒下來了, 我們以為是中暑了, 趕緊打120……”同樣在一旁等車的王女士回憶說, 羅先生在喝了一口可樂後, 身體似乎有所不適, 身子慢慢下沉, 最後倒在滾燙的地面上。

民警初步判斷, 羅先生應該是中暑了。 可就在民警準備對他進行急救時, 羅先生慢慢舒緩了過來, 自己站起身來。 羅先生說, 自己並沒有什麼突發性的疾病, “可能是可樂喝急了!”

◆夏天喝冷飲悠著來 別喝太急!

據瞭解, 夏季室外溫度高, 在室外長時間行走或是工作, 使人體內熱量聚集, 處在脫水的狀態, 冰鎮飲料會帶來短暫的舒適感, 但是大量飲用會使毛孔收縮, 排汗不暢, 導致散熱困難, 餘熱蓄積, 極易引發中暑。 那麼, 如何健康喝冷飲呢?

1、細細品嘗、慢慢咽下

喝冷飲如同吃飯一樣要細嚼慢嚥, 才能幫助消化。 最好在口中含一會兒, 再慢慢咽下;每次飲用的量約120-160ml, 太多會造成胃黏膜血管攣縮, 胃液分泌減少, 降低人體的消化吸收能力。

據瞭解, 慢慢吃冰可以減緩低溫對身體的刺激。 專家解釋, 如果吃冰速度過快或是短時間內猛灌冰水, 都會刺激交感神經, 讓血管快速收縮誘發頭痛。

2、飯前飯後半小時內不宜吃冰

飯前吃易影響食欲, 而冷飲中所含的牛奶等營養成分含量極少, 這樣必然導致營養缺乏;飯後吃會使胃酸沖淡、降低消化系統的免疫功能, 易導致細菌繁殖, 引發腸炎等腸道疾病。

當然, 也不適合邊吃飯邊喝著冰飲料, 應該在吃飽飯之後, 至少相隔一小時再吃冰, 避免短時間內一冷一熱刺激腸胃。

3、劇烈運動後不宜吃冰

劇烈運動後喝大量冷飲, 會導致咽部血管收縮、血流減少, 引致局部免疫力下降, 病菌即大量繁殖, 引起咽喉炎症。 因此, 慢性咽炎患者應少吃或不吃冷飲。

4、中午是吃冰最佳時機

中午時段不僅是一天中陽氣最盛, 也是人體陽氣最旺、比較容易中暑的時間, 因此正午到下午3點是吃冰最適當的時機。

5、注意熱量, 適量吃冰

吃冰消暑的同時, 也必須注意吃的份量, 才不會因為吃太多冰, 讓身體也跟著胖了一圈。

掩藏在冰品清涼甜美外觀之下的, 其實是驚人的高熱量。 調查顯示, 冰品大多是高糖分、高熱量、高脂肪的, 如果定義一碗白飯熱量約280卡來比較, 一杯中杯思樂冰的熱量就高達523.6卡, 將近是兩碗白飯, 巧克力霜淇淋的脂肪占熱量的比例也近六成(58.5%)。

◆小貼士:這些人不適合喝冷飲

1、老人和嬰幼兒

這類人群由於體質較弱, 在短時間內吃大量冷飲, 可能出現口腔肌肉麻痹、痙攣;由於胃腸驟然受冷, 刺激腸粘膜引起胃腸不規則收縮, 可能出現腹痛;由於冷熱不均, 胃腸血管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受到不良影響, 導致胃腸功能失調,

腸蠕動加快, 容易發生腹瀉等症狀。

2、淤血體質

淤血體質是指血液運行不暢的體質狀態。 其特點是形體瘦、面色晦暗、容易出現淤斑、易患疼痛、口唇暗淡或紫、舌質暗或有淤斑、眼眶暗黑、易脫髮、肌膚幹。 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經, 男性身上多有淤青。 這類人吃冷飲會使血流不暢, 加重淤血。

3、胃潰瘍患者

消化道潰瘍的病人, 若在夏天吃了太多的冰涼食物, 會使消化道的血液迴圈不良, 不利於潰瘍的癒合。 尤其含糖的飲料, 會增加胃酸的分泌, 使胃潰瘍更加嚴重, 且容易發生脹悶現象, 引起打嗝。

4、肥胖患者

冷飲中所含的糖分較高, 會增加肝糖原, 轉化為脂肪後使得身體更加肥胖, 容易誘發脂肪肝和高脂蛋白血症。

5、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是指陽氣不足, 以形寒肢冷為特徵。 其特點是形體多白胖、肌肉不健壯, 平時手腳冰涼、舌胖且邊有齒痕, 易出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長, 喝冷飲容易損傷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