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散養就是自由發展嗎? 其實適當‘逼一逼’才能讓孩子‘發現更優秀的自己

班裡有個寶貝叫小儀, 她特別不喜歡在人前展示自己, 很少看到孩子主動表露自己的特長, 偶爾情緒高漲的時候會有一些‘出格’的表現, 若是發現大家都關注自己, 立馬關閉了這個興奮的按鈕變成羞澀的小姑娘。

為了提升她的膽量, 我選擇了‘輪流來’展示的方式讓她突破自己。 那知還沒輪到到她, 就看到孩子的眼淚噗嗤噗嗤往下掉, 小朋友們立即提醒我‘老師, 小儀哭了!’我輕輕地掃視了一眼, 明白了孩子的意圖——逃避人前露臉的機會。 看著她梨花帶雨的小臉有心想‘放一馬’, 左右權衡利弊還是‘狠心地’移開眼睛。

很快就輪到小儀了, 她哭哭啼啼走上講臺, 一邊回眸一邊等待我喊停止的口令, 這時一個小朋友喊了一聲‘你要勇敢點, 我們會幫你的!’萬般無奈的小儀開始領唱了, 雖然表現得不是最佳, 但是能夠大膽發出連貫的聲音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表演完畢我們給予熱烈的掌聲, 我問她‘其實很簡單是吧!下次不要害怕我們都是來幫助你的好朋友……’小儀點點頭, 臉色閃著一抹紅暈, 看樣子心裡還是有些小激動。

現在很多人都提倡尊重孩子的意願, 讓他的童年不留白, 建議自由發展式的散養。 散養並不是不好, 你所理解的散養與真正的散養有什麼不同?問題是你的家庭有散養的氛圍嗎?恐怕很多人認為散養就是‘放任自由任孩子發展成什麼樣’,

其實散養比逼迫需要花費更多的心血。 真正的散養就是父母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 用正確的言行去影響孩子, 做到無為而治。 試問有多少父母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呢?我們是普通的父母, 恐怕也有著常人有的“臭毛病”, 誰也不敢以聖賢自居, 所以“散養”還是悠著點, 走大眾路線怕是有底氣足一些。

小時候都有被父母逼著做某件事的經歷, 我也一樣。 小時候家裡很窮買不起書, 看到長輩們滔滔不絕地講故事, 也想在大人面前露一手。 我知道爺爺有一箱書, 於是自信滿滿跑去借書, 沒想到爺爺不僅沒有一口應允還百般刁難, 他要求我保證書不能折角, 書皮更不能撕破也不能塗改,

更為過份的是他還要隨時過問書中的內容, 有些精華部分還要求我能夠‘對答如流’。 面對這些‘霸王條款’我心裡直打鼓, 有心想一走了之, 沒想到爺爺最後說了一句‘沒有下一次借書機會了, 就知道你不是真心喜歡看書!’我不願意被看扁了, 咬牙答應了爺爺的所有要求。

後來看書的過程中, 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來認真對待, 爺爺這個名字早在我心裡‘詛罵’了千萬遍。 就算如此我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把借來的書當成寶貝一樣對待, 後來還書的時候, 爺爺沒有食言, 詳細問了我看書的情節和內容, 還抽背了一些詩句。 我總算是沒有白費心思勉強過關, 臨走前如願帶著了自己喜歡的書。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願意接近爺爺,

心裡對他的抱怨不小, 直到老師表揚‘愛看書的孩子真是不一樣呀!’我才發現自己從‘強迫’看書變成‘主動看書’, 這個好習慣一直持續到現在真正是受益匪淺。 “逼迫”考驗的是父母的底氣, 我們不奢望孩子能夠文韜武略, 只希望在“艱苦的任務”下, 幫孩子培養一個小特長, 當他長大之後在平凡的日子裡有一樣“精神慰藉”, 可以填補歲月的空白, 為平淡的日子增添一絲亮點, 並不是胡亂粘貼他人成功的故事, 複製一個天才出來。

現在我也沿用爺爺的方法引導兒子, 我花了幾千元買了國學經典。 我知道讀書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 更何況是生澀難懂的古文, 我怕自己不能堅持, 故而花了大價錢來強迫自己跟隨。 每天堅持讀書半小時已經794天,

從以前的哄騙方式到現在的自覺主動, 我的兒已經把讀國學經典當成吃飯睡覺的一樣平常的事了, 有時候還會催促我、監督我讀書的狀況。 現在我收穫了一個陽光向上的孩子, 朗誦水準大大提升了, 膽量和理解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知道學習是一件僅憑“興趣”很難成功, 適當的逼迫其實是引導孩子學會堅持, 若是任由孩子自由選擇, 恐怕沒有人能夠“學有所成”任你有何種天賦, 若沒有父母的“逼迫”就能持之以恆還能夠更上一層樓的恐怕是鳳毛麟角。 只有適當的壓力, 孩子才能夠發現自己的潛力突破自己的界限, 一件事情反復做你就是專家, 父母的逼迫就是讓夢想照進現實的幕後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