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古代五禽戲養生

向動物學養生, 得健康之大道
大醫華佗發明的“五禽戲”是最受全國名老中醫們喜歡的養生方法之一,這些年, 我接觸到的很多中醫老前輩, 發現他們大多都有練習五禽戲養生的習慣。
五禽戲, 是我見到的最有樂趣的快樂養生之術, 我敢保證:只要你一學就能上癮!因為五禽戲動作簡單有效, 一學就上癮。 每次, 我教身體不好的中老年朋友們練習五禽戲養生法的時候, 大家都是笑呵呵地在練, 似乎不是在學養生法, 而是在做一個有趣的遊戲。
想一想看, 只要堅持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神態、動作就能不花錢、不吃藥,

把身體弄好, 誰心裡不願意去做呢?五禽戲, 華佗是這麼說的:“吾有一術, 名五禽之戲。 一曰虎, 二曰鹿, 三曰熊, 四曰猿, 五曰鳥。 亦以除疾, 兼利蹄足。 ”
先說虎戲養生補精法:無論你是否有病, 身上都是需要有一種“威猛如虎”的陽氣的。 我在診所中, 最希望看到病人的笑容和面對疾病時的不懼。 而這種性情, 對於人體的養生和疾病, 甚至比藥物還重要。
虎式養生補精法精解:
具體的做法很簡單, (1)自然站立, 兩手五指伸開, 模擬老虎的利爪(大概那種姿勢就可以了, 不必苛求精細), (2)然後, 兩隻手像虎爪一樣向前伸出“撲食”, 同時, 身體也隨著“利爪”的動作前撲, 雙腳可以不動, 只是雙手和上身前傾, 做出撲食的動作。
這個動作每天堅持做幾次,
就能夠“養腎補精”, 增強腰部內力, 像腰肌勞損、精氣虧虛、肌肉無力、老慢支、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都會慢慢地好起來。
“鹿戲護肝補氣法”:鹿為靈動十足的動物, 身上表現出的每一個動作實際上都蘊藏著養生的大奧秘。
鹿戲護肝補氣法精解: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從鹿身上獲取鹿回頭的養生妙義呢?具體的做法很簡單, (1)自然站立, 兩手五指伸開, 模擬小鹿的鹿角狀(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彎曲, 其餘三指伸直張開, 張開的三個手指頭猶如鹿角;大概是這種姿勢就可以了, 不必苛求精細), (2)然後, 想像“鹿回頭”的輕靈姿勢, 先向左轉身回頭, 再向右轉身回頭;在回頭的時候, 用腰部轉動的力量帶動舉起的雙手(鹿角)。
每天練習此法20次,
就能夠“護肝補氣”, 不僅減去腰部和肚腩的贅肉, 讓人身輕氣爽, 更能提高免疫力, 對慢性泄瀉、便秘、前列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效果特別好。
“熊戲大補胃氣法”:熊給人的感覺是雖然笨拙緩慢, 但內藏雄厚內力。
熊戲的動作很有趣, 你可以想像, 一隻大熊吃飽喝足後, 用肉乎乎的熊爪撫摸著肉乎乎的大肚子, 看似憨厚的動作, 卻是在腹部自畫“太極圓圈”, 同時, 整個上半身也隨著腹部太極圈的節奏劃動更大的“太極圓圈”……
熊戲大補胃氣法精解:
熊日用而不知這個養生之理, 但我們人類卻不可忽視這種博大精深,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從熊身上獲取“太極內功”的養生妙義呢?
具體的做法很簡單, 自然站立, 兩手握空拳作熊爪(大概像這種姿勢就可以了,
不必苛求精細), 然後, 兩手在腹部劃圓圈(類似太極圈), 整個上半身隨著雙手畫出小圈而劃大圓圈(太極圖), 這樣, 全身的臟腑都能享受到太極按摩了。 這個動作在我的從醫經驗中, 對脾胃有特別明顯的調理作用, 能夠“大補胃氣”, 對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高血壓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p#分頁標題#e#
“猿戲調理頸肩法”:猿猴生來靈活好動, 一刻也閒不住, 敏捷是它們的生命特徵, 想一想看, 如果我們讓自己的身心都敏捷起來, 那現代人常犯的頸椎病、腰腿疼及內分泌失調症還會有嗎?
猿戲養生的動作趣味性十足, 首先, 像齊天大聖孫悟空一樣東瞧西望“偵察”周圍環境, 兩隻猴爪提到胸前(甚至一直猴爪“手搭涼棚”),

左瞧瞧, 右望望, 當發現前方的樹上有“仙桃”, 就喜出望外, 迅速出手“摘果”, 這就是猿戲的動作內容。
猿戲調治內分泌失調法精解:
具體的做法很簡單,

(1)自然站立, 兩手五指撮攏(想像與猴子們越神似越好), 上提到脖頸, 做這個動作的同時, 順勢肩要上聳, 縮脖子。

(2)頭開始左轉, 然後右轉, 就仿佛猿猴在東張西望一樣。
這個動作雖然簡單, 但可以有效地治療當代人常犯的頸椎病, 無論對於中老年人還是上班族, 都能讓有病的脖頸重歸健康。 (3)然後, 想像身邊有株樹, 樹上好多有棵仙桃, 您正在伸出右手去摘。 這個動作能夠“調理心神”, 對現在普遍治不好的內分泌失調病, 如失眠多夢、精神憂鬱、神經衰弱、心悸心慌等見效特別快。


“鳥戲”調肺理氣法:鳥兒雙翅輕扇, 翱翔藍天, 老是讓人感到“超凡脫俗”這幾個字, 它能這樣, 全憑它的充沛肺氣和一雙翅膀, 翅膀的扇動使其能駕駛自然界中的六氣, 更重要的還是在振奮自身的氣機。
“鳥戲”調肺理氣法精解:
具體的做法就是

(1)自然站立, 兩手模擬鳥兒的翅膀(雙手的五指併攏、伸開即可),

(2)然後, 像鳥的翅膀一樣, 沿身體兩側“飛”(抬)起來,

(3)到了頭頂, 再落下來到腿側, 然後再“飛”上去……宛如鳥兒的翅膀, 一升一降、自由翱翔。
還可以像丹頂鶴一樣, 一隻腳抬起, 而另一隻則站立, 雙手抬起的時候, 一隻腳也抬起;雙手落下的時候, 那只腳也落下, 這樣, 手部的“雙翅飛翔”和腳部的“金雞獨立”同步, 如此養生的效果會更加突出。 這個動作不僅能夠“調肺理氣”,更能引血下行,讓全身經絡通暢,這樣對多年的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糖尿病等病調理效果特別快。
只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模仿五種動物的神韻、姿態,你就可以盡情享受“五禽戲”打通經絡給你帶來的快樂和自由了,你會在不知不覺之間,把虎、鹿、熊、猿、鳥的“精氣神”融合到你的體內,讓你神清氣爽、五臟特別舒泰。
特別要提醒您的是,所做的動作姿勢不要求特別精確,只要大致相似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你在練習的時候,要體會到其中的神韻,這才是關鍵所在。
為了讓朋友們更快明白練五禽戲後的神奇,我常向大家講武林中的一個經典故事:
太極拳的創始人張三豐,居然要在群敵當前的險境中,只用半個時辰教會年輕的張無忌一套新創的太極劍。
張無忌不記招式,只細看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張三豐一路劍法使完,便問張無忌:“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
張三豐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
過了一會,張三豐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大半。”
張三豐微笑道:“我再使一遍。”提劍出招,演將起來。眾人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
張三豐畫劍成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三招沒忘記。”張三豐點點頭,收劍歸座。
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
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
張無忌終於由此悟得太極劍的精髓:要知張三豐傳給他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將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倘若尚有一兩招劍法忘不乾淨,心有拘囿,劍法便不能純。
治病要用心才能治本,練五禽戲時更應注意神似而非形似。


這個動作不僅能夠“調肺理氣”,更能引血下行,讓全身經絡通暢,這樣對多年的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糖尿病等病調理效果特別快。
只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模仿五種動物的神韻、姿態,你就可以盡情享受“五禽戲”打通經絡給你帶來的快樂和自由了,你會在不知不覺之間,把虎、鹿、熊、猿、鳥的“精氣神”融合到你的體內,讓你神清氣爽、五臟特別舒泰。
特別要提醒您的是,所做的動作姿勢不要求特別精確,只要大致相似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你在練習的時候,要體會到其中的神韻,這才是關鍵所在。
為了讓朋友們更快明白練五禽戲後的神奇,我常向大家講武林中的一個經典故事:
太極拳的創始人張三豐,居然要在群敵當前的險境中,只用半個時辰教會年輕的張無忌一套新創的太極劍。
張無忌不記招式,只細看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張三豐一路劍法使完,便問張無忌:“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
張三豐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
過了一會,張三豐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大半。”
張三豐微笑道:“我再使一遍。”提劍出招,演將起來。眾人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
張三豐畫劍成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三招沒忘記。”張三豐點點頭,收劍歸座。
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
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
張無忌終於由此悟得太極劍的精髓:要知張三豐傳給他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將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倘若尚有一兩招劍法忘不乾淨,心有拘囿,劍法便不能純。
治病要用心才能治本,練五禽戲時更應注意神似而非形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