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總是會眩暈 或是耳朵問題

前不久, 在門診上我遇到一位中年女性, 3個月前她晨起轉頭後突發劇烈頭暈, 天旋地轉, 不敢睜眼, 大概10多秒後旋轉感停止。 之後她四處求醫, 被當成頸椎病、腦缺血治療很久, 但眩暈症狀還是時有時無。 聽了她的描述, 再結合一些檢查, 我發現她的眩暈是耳石症引起的。

耳石症也稱為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 是一種常見的周圍性眩暈, 常被誤診為頸椎病、腦供血不足或美尼爾氏病。 內耳是耳部最深的部分, 不但負責聽力, 還有平衡功能, 一旦出現問題, 人就會感到天旋地轉。 內耳的橢圓囊和球囊上有囊斑,

表面上有一層耳石膜, 有很多碳酸鈣結晶, 稱為耳石。 某些情況可引起橢圓囊的囊斑蛻變, 導致耳石脫落。 耳石脫落後, 有可能掉到內耳中的半規管, 產生眩暈。

耳石症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 或晚上睡覺躺下時, 或半夜向一側翻身時眩暈突然發生, 即只在某種體位或頭位時發生, 如變換體位, 能迅速好轉, 重複某種體位後症狀又出現。 持續時間不超過1分鐘, 無耳鳴、耳聾、頭痛現象。

耳石症可能與頭外傷、耳科手術、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中耳炎有關。 可通過頭位性眼震檢查、冷熱變溫等前庭功能試驗和純音聽力測試確診。

耳石症一般可在一年左右自愈, 但也可以在數月或數年後復發。 少數經保守治療無效的嚴重位置性眩暈者,

可行手術。 保守治療中最重要的是管結石復位法。 其目的是使自由遊動的微粒回到橢圓囊。 此項治療可在門診進行, 絕大多數患者通過1次或數次手法治療即可治癒。 復位法後, 患者需睡高枕48小時, 不向患側臥位。 一周後不痊癒, 可重複治療。 如超過3次仍不好, 應進一步檢查, 如核磁檢查, 除外顱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