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鐵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Tiě Xiù

【英文名】Iron-rus, Rust

【別名】鐵衣、鐵線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鐵露置空氣中氧化後生成的紅褐色鏽衣。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為粉末狀或片狀, 紅褐色或棕褐色。 不透明:無金屬光澤。 體較重, 片狀者易碎。 無臭, 無味。 觸之染手。 以色深、片塊大者為佳。

【化學成份】主要成分為氧化鐵。

【鑒別】取本品粉末0.2g,加稀鹽酸4ml, 振搖, 使溶解, 濾過, 濾液顯鐵鹽的各種反應。 取本品約0.5g,加稀鹽酸約2ml,振搖, 靜置。 取上清液照下述方法試驗:①取上清液, 滴加亞鐵氰化鉀試液2滴, 即生成深藍色沉澱;分離, 沉澱在稀鹽酸中不溶,

但加氫氧化鈉試液, 即分解成棕色沉澱。 (檢查鐵鹽)②取上清液, 滴加硫氰酸銨試液, 即顯血紅色。 (檢查鐵鹽)

【炮製】《日華子本草》:煆後飛, 淘去粗赤汁, 烘乾用。

【性味】辛;苦;寒;無毒

【歸經】心;肝;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心平肝。 主疔瘡腫毒;漆瘡;口瘡;重舌;疥癬;燙傷;毒蟲螫傷;腳氣;癲狂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內服:研末水調。

【附方】①治疔瘡:用多年牆內或泥土中鏽釘, 洗淨, 以灰火內燃, 入醋內淬, 待冷, 用刀刮釘繡, 又於火內煆紅入醋淬, 仍前刮末, 再三如此煆淬, 刮末用紗帛細羅包裹。 遇人有此證, 略將瘡口撥開, 挑藥末在內, 不以是為膏。 (《普濟方》)②治疔腫:鐵衣末, 以人乳和敷之。 (《普濟方》)③治腳腿紅腫, 熱如火炙, 俗名赤遊風:鐵銹水塗解之。

(《聖濟方》)④治重舌腫脹:鐵銹鎖燒紅, 打下鏽, 研末, 水調二錢噙咽。 (《生生編》)⑤治湯火傷瘡:青竹燒油, 同鐵銹搽之。 (《積德堂經驗方》)⑥治風瘙癮疹:鐵銹磨水塗之。 (《瀕湖集簡方》)⑦治內熱遺精:鐵銹末, 冷水服一錢, 三服止。 (《活人心統》)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惡瘡疥癬, 和油塗之。 蜘蛛蟲等咬, 和蒜磨敷之。

2.《日華子本草》:治癎疾, 鎮心, 安五臟。 能黑鬢髮。

3. 陶華:鐵銹水和藥服, 性沉重, 最能墜熱開結。

4.《綱目》:平肝墜熱, 消瘡腫, 口舌瘡。 醋磨塗蜈蚣咬。

5.《本草匯言》:解疔毒, 消惡瘡, 退風癬, 散腳氣壅腫。 《嘉佑方》治傷寒熱實結胸, 磨水入承氣湯服之。

6.《本經逢原》:婦人產後陰挺不收, 和冰片研水服之。 蠼螋、蜈蚣咬, 和蒜塗之。

7.《醫林篡要》:補心寧神, 解毒除熱。 朽鐵上赤衣, 塗漆瘡。

8. 《本草經疏》:鐵銹, 其味辛苦, 氣寒。 惡瘡疥癬, 濕熱所生;蜘蛛蟲咬, 毒氣傷血, 辛苦能除濕熱, 寒能解熱毒氣, 故主之也。 又秘法, 取露天入土者, 研極細, 同蟾酥、腦、麝, 以金針刺入疔瘡中, 令至根, 然後以藥塞入, 能拔疔根。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