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九牛造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陝西中草藥志》;

【拼音名】Jiǔ Niú Zào

【英文名】Root of Hupeh Euphorbia

【別名】震天雷、九牛七、翻天印、柳州七、鐵筷子、五朵雲、通大海、冷水七、搜山虎。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湖北大戟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phorbia hylonoma Hand.Mazz.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 洗淨, 曬乾。

【原形態】湖北大戟 多年生草本, 高25-100cm。 根圓錐狀, 直徑達15mm。 莖直立, 無毛或上部有柔毛。 葉互生;葉柄極短;葉片倒披針形至狹卵形, 長5.5-10cm, 寬1-2cm, 先端鈍圓或微尖, 基部楔形, 全緣, 下面淡綠色, 有時被稀毛。 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 頂生者有細長傘梗2-5, 下部有輪生苗葉3-5, 苞葉倒披針形;腋生者傘梗細長, 單生, 苞葉2-3, 菱形或三角狀卵形, 長1-3cm, 寬0.5-2cm;總苞長約2mm, 4裂;腺體腎狀, 長圓形, 長約1mm;雄花10-12, 每朵具雄蕊1;雌花1, 生於雄花中央, 子房有短柄, 花柱2裂。 蒴果扁球形, 長約3mm;種子長2mm, 平滑, 靠頂部有偏向一側的種阜。 花期5-7月, 果期7-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2800m的山坡、山溝或灌叢、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于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呈圓錐形, 中段以下略有分枝, 直徑1.5-2cm, 表面黃褐色。 斷面黃色, 有白乳汁外流。 氣微, 味苦。

【性味】味甘;苦;性涼;有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消積除脹;瀉下逐水;破瘀定痛。 主食積臌脹;二便不通;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g。 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反烏頭、甘草。

【附方】1.治積聚腹脹, 胸膈不利:九牛造、野棉花各一錢, 制朱砂七二錢, 紅石耳四錢。 水煎服。 2.治消化不良:九牛造一錢, 紅石耳四錢, 老龍皮、魚腥草。 枳實各三錢, 茱苓草二錢, 木通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