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看五個國家如何幫國人管住嘴

文章導讀

面對種種美食的誘惑, 人們常常不能自已, 這也導致全球肥胖率呈現上升態勢, “吃出來的”疾病越來越多。 為此, 各國政府都在想辦法幫民眾“管住嘴”, 吃得營養健康。

美國

量身定制“我的餐盤”

作為一個肥胖大國, 美國人深知“管住嘴”的重要性。 為了幫百姓科學飲食, 美國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制定膳食指南, 並逐步進行改善。 還設立了專門的網站幫人們量身定制飲食方案, 管理飲食。

2005年, 美國農業部推出“我的金字塔”個性化膳食指南網頁。 打開它, 輸入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 一個針對個人的營養指南就會以金字塔的形式出現, 其中包括一日三餐應攝入的蛋白質、礦物質以及各種營養的量, 推薦的蔬菜穀物種類等。 這個個性化的飲食指導一經推出, 就深受民眾歡迎。

2011年6月2日, 美國農業部用“我的餐盤”代替了“我的金字塔”, 以餐盤的形式繼續幫使用者“管住嘴”。

“我的餐盤”更加直觀, 也更容易操作。 盤子分成4塊, 左側兩塊分別是水果和蔬菜, 右側兩塊分別是穀物和蛋白質。 盤子右上角是一個藍色小盤子, 標注“乳製品”。

除了膳食指導, 美國在幫助百姓“管住嘴”方面還有很多舉措, 如要求餐館在功能表上標注食物熱量, 開發了上千種飲食的應用軟體。 美國第一夫人還對全美公立學校午餐進行了一次改革, 所有孩子都要吃營養午餐, 禁止出現垃圾飲料。

文章導讀

德 國

大力推廣“少肉套餐”

德國人做事嚴謹, 在吃的方面也毫不馬虎。 德國營養學會早於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制定膳食指南。 目前使用的是三維錐子圖像的模式, 分為六個層次。 錐體上標有紅綠燈指示的食物, 最底層是水, 往上依次是穀物、果蔬、乳製品和脂肪甜食。 底層的東西可多吃, 越往上越要少吃。

記者發現, 嚴謹的德國人會把指南貼在廚房裡, 提示自己要吃得健康營養。 實際上, 膳食指南只是德國幫百姓“管住嘴”的一部分, 其他的措施還有不少。 比如, 德國銷售的食品包裝上都有詳細的成分表,

必須標注熱量、鹽、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飽和脂肪等營養成分的含量。 生產商還要自願標注熱量、鹽、糖、蛋白質和脂肪的“單日建議攝入量”。 此外, 德國還大力推行“生態食品”、“食品紅綠燈”等八大德國優質食品標誌。

此外, 德國政府機構、企業推行“少肉套餐”。 這些機構都有營養師進行配餐, 把每人每週攝取的肉類控制在450克以下, 員工可以在網上查閱一周的功能表。

文章導讀

日 本

按人群規定飯量

日本2002年的調查發現, 約一半國民都患有至少一種慢性疾病, 這與飲食密切相關。 為此日本厚生勞動省和農林水產省共同制定了幫助國民防止不良生活習慣和不良膳食結構的手冊——《膳食均衡指南》。

在飲食方面, 日本使用“陀螺狀膳食指南圖”, 從中可以一目了然看到一天所需。 其中, 運動和水在最上面, 強調了運動和喝水是健康的基礎。 日本還對飯量進行了規定, 例如活動量較小的女性、老人每天攝取的食物熱量在1800千卡以內, 分攤在食物上就是:每天主食兩碗、蔬菜兩小碟、雞蛋一個、肉類一小碟、乳製品90毫升、水果一個。

裡面還有詳細的表格, 介紹每種食物的熱量, 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高體重計算一天所需熱量。

根據這個指南, 日本超市、餐館製作料理時推出了“一人份”, 讓消費者在購買時能心中有數, 既保證了飲食的多樣性, 熱量又不會超標。

文章導讀

英 國

營養醫生像“管家”

據英國國家醫療保健系統調查,英國每年有超過20萬人是因為腸胃病去醫院的,30%的英國人承認,在家中的常備藥品中,腸胃藥使用頻率最高。讓英國人腸胃遭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吃進肚裡的食品不夠科學健康。

英國蛋業委員會曾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很多英國家庭在做飯時不能徹底煮熟食物,常吃生肉;居民家裡的冰箱通常都很大,常常把生熟製品堆在一起存放;英國人每餐前都會先吃點幹麵包開胃,塗抹果醬、黃油等,這些都屬高熱量食品。面對患者的種種“惡習”,醫生常常感歎:“這樣飲食想不生病都難。”這時醫生會告訴病人,不僅要吃得安全,還要吃得健康,並通過飲食指南向患者講解如何“管住嘴”。

英國的衛生部門還和一些健康促進部門合作,定期請營養科醫生開設課程,走進企業、社區,向民眾講解如何健康飲食。記者瞭解到,英國的膳食指南以“餐盤”形式出現,將營養物質分為5類,果蔬和澱粉類食物分別占每日飲食總量的1/3。醫生們會根據指南,向百姓普及一些重點實用的知識,例如100克麵包和100克土豆相比,土豆帶給人體的熱量更少,同時它還含有人體所需的膳食纖維。醫生們也會鼓勵大家堅持一些好的飲食習慣,例如傳統英國人的飲食中,每餐必有水果,如藍莓、蘋果、葡萄等,很多現代人用包裝類果汁替代,醫生會建議大家回歸傳統,多吃水果少喝果汁。所以有人說,營養醫生像個“管家”,幫英國人“管住嘴”。

文章導讀

加拿大

飲食建議分年齡

政府能管人吃或不吃什麼?在加拿大還真是這樣。自1942年,加拿大就頒佈了“官方飲食規定”,告訴人們應如何選擇飲食搭配,才能確保身體健康。這個“規定”後來改名為“加拿大健康飲食指南(CFG)。

CFG把食物分為四組:蔬果、穀物、奶類及其替代品、肉類及其替代品,分別用綠、黃、藍、紅四種顏色,以扇面圖表示。在CFG中,不同年齡段的人,適宜的營養膳食搭配是不同的,CFG自誕生起的72年來曾多次修改年齡段劃分,目前分為兒童、青年、成年三大類,其中兒童又分為2~3歲、4~8歲、9~13歲三組,青年組是14~18歲,成年有19~50歲和51歲以上兩組。不同年齡段的人搭配略有區別,例如兒童組中,推薦攝入的奶類比重較高,不要以果汁替代水果,以確保纖維素攝入量。針對成年人,建議用全谷食物作為穀物攝入的品種,牛奶應多選擇脫脂或低脂肪的,可用豆製品替代肉類,以減少脂肪攝入量。

英 國

營養醫生像“管家”

據英國國家醫療保健系統調查,英國每年有超過20萬人是因為腸胃病去醫院的,30%的英國人承認,在家中的常備藥品中,腸胃藥使用頻率最高。讓英國人腸胃遭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吃進肚裡的食品不夠科學健康。

英國蛋業委員會曾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很多英國家庭在做飯時不能徹底煮熟食物,常吃生肉;居民家裡的冰箱通常都很大,常常把生熟製品堆在一起存放;英國人每餐前都會先吃點幹麵包開胃,塗抹果醬、黃油等,這些都屬高熱量食品。面對患者的種種“惡習”,醫生常常感歎:“這樣飲食想不生病都難。”這時醫生會告訴病人,不僅要吃得安全,還要吃得健康,並通過飲食指南向患者講解如何“管住嘴”。

英國的衛生部門還和一些健康促進部門合作,定期請營養科醫生開設課程,走進企業、社區,向民眾講解如何健康飲食。記者瞭解到,英國的膳食指南以“餐盤”形式出現,將營養物質分為5類,果蔬和澱粉類食物分別占每日飲食總量的1/3。醫生們會根據指南,向百姓普及一些重點實用的知識,例如100克麵包和100克土豆相比,土豆帶給人體的熱量更少,同時它還含有人體所需的膳食纖維。醫生們也會鼓勵大家堅持一些好的飲食習慣,例如傳統英國人的飲食中,每餐必有水果,如藍莓、蘋果、葡萄等,很多現代人用包裝類果汁替代,醫生會建議大家回歸傳統,多吃水果少喝果汁。所以有人說,營養醫生像個“管家”,幫英國人“管住嘴”。

文章導讀

加拿大

飲食建議分年齡

政府能管人吃或不吃什麼?在加拿大還真是這樣。自1942年,加拿大就頒佈了“官方飲食規定”,告訴人們應如何選擇飲食搭配,才能確保身體健康。這個“規定”後來改名為“加拿大健康飲食指南(CFG)。

CFG把食物分為四組:蔬果、穀物、奶類及其替代品、肉類及其替代品,分別用綠、黃、藍、紅四種顏色,以扇面圖表示。在CFG中,不同年齡段的人,適宜的營養膳食搭配是不同的,CFG自誕生起的72年來曾多次修改年齡段劃分,目前分為兒童、青年、成年三大類,其中兒童又分為2~3歲、4~8歲、9~13歲三組,青年組是14~18歲,成年有19~50歲和51歲以上兩組。不同年齡段的人搭配略有區別,例如兒童組中,推薦攝入的奶類比重較高,不要以果汁替代水果,以確保纖維素攝入量。針對成年人,建議用全谷食物作為穀物攝入的品種,牛奶應多選擇脫脂或低脂肪的,可用豆製品替代肉類,以減少脂肪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