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怎樣恢復腎功能才有效呢

當人們發現自己的腎臟功能出現不全的時候, 都想知道如何才能恢復, 能不能恢復,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腎功能不全避免出現惡化的情況。 對於腎臟功能是否能恢復, 在治療的每個過程當中都必須要注意。 那麼腎臟功能是否能恢復其實日常的時候在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問題, 下面我們可以一起來瞭解一番。

不吃鹽少飲水王先生一年前被診斷為慢性腎衰, 雙下肢輕度浮腫、尿量較少。 由於害怕吃鹽、飲水會加重症狀, 半年來堅持不吃鹽少飲水, 結果反而出現肌肉痙攣, 困乏無力等症狀, 病情越來越重。 到醫院一檢查, 發現有低鈉血症, 經對症治療, 症狀改善。

水腫是心理, 甚至不吃鹽, 結果適得其反。 限鹽限水對有高血壓、水腫、少尿的慢性腎衰病人是必要的, 以免造成過多水鈉瀦留, 加重水腫和高血壓等。 但並非所有的病人都應限制水和鹽。 若無高血壓、水腫和少尿, 則不應限制水、鹽的攝入。 不吃鹽會像王先生一樣導致鈉缺失, 出現肌肉痙攣、低血壓、低血容量、體位元性低血壓和腎功能的損傷。 即使有水腫和少尿等症狀, 亦應採取低鹽飲食, 適當控制入水量。 因此, 慢性腎衰病人是否嚴格控制水、鹽的攝取,

應視具體情況由醫生而定。 過度恐鹽、恐水是沒有必要的。

素食可減輕腎臟負擔慢性腎衰患者由於腎臟代謝能力下降, 體內主要毒素加尿素、肌酐等在體內積聚, 造成對身體的損害。 而這些毒素均為蛋白質的代謝產物, 因此慢性腎衰病人應強調優質蛋白飲食。

可有的病人因此長期素食, 害怕吃動物蛋白, 認為素食不含蛋白質。 實際上這是對食物蛋白質的誤解。 食物蛋白質來自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兩方面。 雖然大多數植物蛋白質含量較動物蛋白質含量低, 但日常主食如大米、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在8%-9%, 豆類及豆製品的蛋白質含量可達20%以上, 同時植物性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大於50%, 含必需氨基酸少, 且含鉀高, 因此不適合慢性腎衰病人。 因此, 慢性腎衰病人宜適量進食含必需氨基酸高的動物性蛋白質, 如牛奶、雞蛋、魚肉, 要適當控制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 不宜選用植物蛋白如豆漿和豆腐等豆類及豆製品。 但是蛋白質的攝入量應有所控制,
每日攝入蛋白質的攝入量應有所控制, 每日攝入蛋白質的量可根據自己的血肌酐水準粗略估計。 總之, 慢性腎衰病人必須清楚, 優質低蛋白飲食不等於素食, 素食並不能減輕腎臟負擔。

饑餓療法可保護腎功能慢性腎衰患者強調優質低蛋白飲食的同時, 還須保證足夠熱量的供給, 即保證機體有足夠的能量供應, 減少內源性蛋白質的分解, 從而減輕氮質血症。 人們一般以糖作為熱量供應的重要來源, 大多數慢性腎衰病人每日主食應控制在250-300克以下, 儘量選用澱粉、澄面、藕粉、甘薯、蜂蜜、白糖、植物油代替部分主食加大米、麵粉等。 在臨床上由於對慢性腎衰病人飲食的過分強調, 以及病人對動物蛋白的誤解, 以至部分病人採取所謂"饑餓療法"。

由於主食和動物蛋白質受到過分限制, 病人往往營養不良。 由於慢性腎衰病人營養不良的現象十分普遍, 再加上饑餓療法, 更加重了營養不良, 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和低蛋白血症, 且容易合併感染, 加重病情, 導致腎功能惡化。 因此, 饑餓療法並不能保護腎功能, 慢性腎衰病人切不可"以身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