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防霾12招真的都靠譜嗎?

“戴帽子、戴口罩、穿長衣、擤鼻子、戶外‘短平快’、多吃粗纖維食物……”近日, 一組由網友總結出的防霾12招漫畫在微博、微信中熱傳, 為此, 《法制晚報》記者向相關專家進行求證。

專家表示, 有些比較靠譜, 有些是噱頭, 有的則壓根兒沒用。 霧霾還在繼續, 你是否中了不靠譜的招呢?

頭髮吸附污染物的能力眾所周知, 出門前戴頂帽子能夠有效預防霧霾的危害。

專家點評:意義不太大。

口罩無法完全阻擋有害顆粒物的吸入, 但為呼吸道設置一道屏障, 有總比沒有強。

專家點評:朝陽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張鴻認為, “這是最靠譜的。

”進屋後洗臉洗鼻子主要是預防附著在皮膚表面的髒東西。 但是可吸入顆粒物還是以吸入為主, 對皮膚是否造成損害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最主要的還是呼吸道的沉積, 所以戴口罩還是最靠譜的。

同時, 東方醫院呼吸科主治醫生馬建嶺也表示, 有些口罩能抵禦, 但有些則作用較弱。 N95口罩是目前認為最有效的可以防止PM2.5的口罩。 而醫用外科口罩也有一定防護作用, 材料可以防止細菌、病毒等細小顆粒。

平時, 我們常見的棉紗口罩, 孔徑較大, 肉眼能看到, 所以防護PM2.5細小顆粒的作用弱。 此外, 竹炭的這種口罩吸附灰塵, 可以吸附較大顆粒, 不能阻擋PM2.5細小顆粒。

穿得太零碎增大了和有害空氣的接觸面積, 穿長衣既保暖又健康。

專家點評:作用甚微。

短暫停留、平和呼吸、小步快走。

專家點評: 這裡面, 減少戶外逗留時間是比較靠譜的。

“全副武裝”地在室外逗留後, 皮膚接觸有害顆粒物最多的地方, 就是臉和手了。

專家點評:可消除附著在皮膚表面的髒東西, 有一定作用。

鼻腔裡有鼻毛和黏液, 可以吸附空氣中的有害顆粒物, 而如果用嘴巴呼吸, 就直達扁桃體了。

專家點評:張鴻解釋, 人本來就是靠鼻子呼吸, 鼻腔內含有纖維, 起到過濾作用。 比直接進入到肺部危害會有所降低。 “因為霧霾顆粒比較小, 還可以形成吸入肺顆粒物。 ”

一定要用擤的, 千萬不要用手挖, 那會損傷鼻腔, 相當於自毀長城。

專家點評:北京醫院急診科主任張新超表示, 擤鼻子一定比挖鼻孔要好。

在霧霾的狀態下, 能夠擤掉鼻腔中存留的有害物質。 但呼吸不僅僅是用鼻腔來呼吸, 口腔也同時在呼吸, 這樣擤出來的東西與吸入肺中的顆粒物相比就是九牛一毛, 作用不大。

正午時候將窗稍微開條縫, 沒有辦法的辦法。

專家點評:張新超主任表示, 從開窗時間上來說, 白天的上午和中午相對于一天來講適合, 這個時間的PM2.5濃度是一天中的相對低點。

睡眠可以減慢呼吸, 減少有害顆粒物的吸入量。

專家點評:早睡覺能夠減慢呼吸, 這個說法是對的, 但是對於長時間處於霧霾狀況下, 呼吸慢一點的作用微乎其微。 因此, 張新超主任表示, 對於早睡覺跟霾的關係, 是一種搞噱頭的說法。

專家點評:這是在任何狀態下都應形成的習慣,

跟防不防霾沒關係。

專家點評:“這樣的說法可能是套用中醫中的‘胃與大腸相表裡’ 的說法。 ”張新超主任表示, 如果把腸道清理乾淨, 不容易導致肺熱, 進而減少肺部感染的幾率。 但是, 僅僅依靠吃粗纖維的食品就能夠防霧霾侵害那麼這個有點不靠譜。

因為目前, 霧霾對肺部造成多大的危害和直接的影響還不明確, 只是說從理論上來講, 可能是吸入細微顆粒會通過呼吸道沉積在肺部影響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