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補冬不如補霜降” 滋陰湯水最適宜

23日是今年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這一節氣為“九月中, 氣肅而凝, 露結為霜矣”。 不過, 此時嶺南地帶仍是“一日之內, 氣候屢變”。 那麼, 這一節氣該如何養生呢?

“急脫急著, 勝似服藥”

廣東省中醫院腎病研究室主治醫生黎創博士介紹, 嶺南氣候溫暖而蒸濕過半, 霜降時節炎熱與秋涼、雨霾和秋燥都會交替出現。 因此, 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預防外邪侵襲非常重要。 嶺南民諺說“急脫急著, 勝似服藥”。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主任中醫師成傑輝建議市民可常做增強體質、抗病養生的功法。

第一是搓臉摩耳, 長期堅持可達到疏通臉部氣血, 醒腦提神, 預防感冒等作用。 第二是叩齒生津, 可以起到健脾益胃, 納氣補腎的效果。

“補冬不如補霜降”

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記載“聖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霜降過後即立冬, 此時“補霜降”應以養陰為基本法則。 養陰的內涵, 一方面是指陽氣內收, 精氣斂藏, 另一方面, 太陰對應肺脾, 少陰對應心腎, 因此秋冬時節也是調養肺脾和心腎的好時機。

成傑輝建議, 霜降後調養可食用南瓜、板栗、柿子、蓮藕、山藥、白蘿蔔等食物。 此外, 秋燥偏盛, 人體肺陰易受損, 適合用湯水滋養。 煲湯時可適當加入杏仁、川貝、白果等, 用以宣降肺氣,

或加入沙參、石斛、麥冬、玉竹、百合等, 既能滋陰潤肺, 還可根據體質情況靈活化解秋燥。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通訊員 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