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野荔枝果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Yě Lì Zhī Guǒ

【英文名】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 (Chun)Fang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尖葉四照花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 (Chun) Fang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熟時採摘, 去除種子, 取果肉鮮用或乾燥。

【原形態】常綠小喬木或灌木, 高4-12m。 嫩枝被毛, 灰綠以。 葉對生;葉柄長8-12mm;嫩時被細毛, 老後近于無毛;葉片革質, 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 上面嫩時被柔毛, 老則無毛, 下麵密被緊貼白色柔毛;側脈3-4對。 頭狀花序近球形, 約由55-80朵花聚集而成, 直徑約1cm, 具4枚白色花瓣狀總苞片;總苞片長狼形或倒卵形, 長25-32mm, 寬11-22mm;花萼筒狀, 密被粗毛, 4裂;花瓣4, 雄蕊4, 較花瓣短;花盤環狀, 略有4淺裂;子房下位。

果序球形, 成熟時紅色, 被白色細伏毛。 總果柄纖細, 長6-10.5cm。 花期6-7月, 果期10-11月。 。

【性味】味苦;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驅蛔;止血。 主濕熱黃疸;蛔蟲病;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0-60g。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