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自述:
前段時間牙痛,
就算吃了止痛藥仍然睡不好,
第二天早上如鬧鐘所約起床招呼兒子上學。
小朋友早上起床的時候有點拖拉是很普遍的現象,
且平心而論,
我家兒子並不算是很拖拉的那種,
但我仍不可抑制地吼了一聲,
當即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想起之前網上流行的一種說法,
說“螢幕臉、滑鼠手、電腦椎、沙發臀、玻璃胃、污染肺、晨怒心”是現代都市人生活狀態的一個簡潔寫照,
典型的亞健康狀況。
對照起來,
貌似我自己沾了好幾條,
“晨怒心”是這次牙痛才發覺的。
門診和日常生活中,
我也常常遭遇有著一顆“晨怒心”的人們,
有時事出有因,
有時則莫名其妙,
突如其來。
“晨怒心”並非醫學名詞,
只是坊間對某種狀態的描述,
可以理解為一大早起來就心煩意亂、心浮氣躁。
很多上班族和上學族,
夜間忙於工作、學習、娛樂等,
很晚才上床睡覺。
如果按照正常的生理需求,
需要日上三竿才睡足起床,
但偏偏一早還要上班或上學。
鬧鐘鬧瘋了的時候,
或者美夢正酣,
被吵醒不得不起床的時候,
心煩意亂也是意料之中的。
睡眠剝奪容易導致個體出現疲勞、易激惹等不良情緒,
以及思維紊亂、學習記憶受損,
甚至抵抗力低下等。
因此,
要盡可能地保證夜間睡眠時間,
避免使“透支睡眠信用卡”成為常態,
欠下越來越多的“睡眠債”。
從旁觀者角度或客觀來說,
絕大多數情況下,
工作都是可以次日再做的,
幾乎每個階段的學習都可以“減少夜間任務量”,
幾乎所有的娛樂都是可以控制的,
不控制則極有可能“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