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理性情緒療法

情緒的波動是每個人都會存在的一種現象,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一樣, 但是情緒波動的過大的話, 也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 比如大悲大喜情況的出現, 而理性情緒療法則是可以對人們的情緒進行調節從而避免因為過度的情緒問題導致危害自己健康情況的發生。

理性療法出現于上世紀五十年代, 是一名美國心理學家所創立的, 經過多年的實踐論證, 理性情緒療法在現實生活中是十分實用的, 可以說, 很多人都是在理解理性情緒療法后能夠巧妙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從而使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

ABC理論

ABC理論是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理論, 具體內容有:

A 代表誘發性事件;

B 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即信念;

C 代表因此事件而引起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

ABC理論認為個體的不合理、不現實的信念是導致其情緒障礙和神經癥的根本原因。

11類不合理信念

1) 每個人絕對要獲得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愛和贊許

2) 在人生中的每個環節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3) 人不能犯錯誤, 否則就得受到嚴厲的譴責和懲罰

4) 人不能遭受挫折, 事情要按自己意愿發展

5) 人對自身的痛苦和困擾無法控制和改變

6) 面對現實中的困難和所承擔的責任采取逃避行為

7) 過分憂慮、擔心危險和可怕的事

8) 人必須依賴別人, 缺乏獨立性

9) 過去的經歷和事件對現在生活的影響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10) 過分關心他人的問題

11) 堅持尋求一個完美、正確的答案

人本主義傾向

REBT信賴、重視個人自己的意志, 理性選擇的作用, 強調人能夠“自己救自己”, 而不必仰賴魔法、上帝或超人的力量。

教育的傾向

REBT有很濃厚的教育色彩。 也可以說它是一種教育的治療模式。

強調理性、認知的作用

在治療途徑上廣泛采納情緒和行動方面的方法。 但它更突出地重視理性、認知的作用。 這是RET、也是所有認知療法的一個最本質的特點。 在RET的治療中, 總是把認知矯正擺在最突出的位置, 給予最優先的考慮。

適用范圍

此療法適用于各種神經癥和某些行為障礙的病人。

要求的絕對化

這是非理性信念中最常見的一個特征, 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 認為某一事件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 常用“必須”或應該的字眼, 然而客觀事物的發生往往不依個人的主觀意志所轉移, 常出乎個人的意料, 因此懷有這種看法或信念的人極易陷入情緒的困擾。

過份的概括化

即對事件的評價以偏概全, 表現在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評價, 常憑自己對某一事物所作的結果的好壞來評價自己為人的價值, 其結果常導致自暴自棄、自責自罪, 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一錢不值而產生焦慮抑郁情緒。 另一方面對別人的非理性評價, 別人稍有差錯, 就認為他很壞, 一無是處, 其結果導致一味責備他人, 并產生敵意和憤怒情緒。

糟糕透頂

認為事件的發生會導致非常可怕或災難性的后果。 這種非理性信念常使個體陷入羞愧、焦慮、抑郁、悲觀、絕望、不安、極端痛苦的情緒體驗中而不能自拔。 這種糟糕透頂的想法常常是與個體對已、對人、對周圍環境事物的要求絕對化相聯系的。

上述三個特征造成了病人的情緒障礙, 因此本療法是以理性治療非理性、幫助病人改變其認知, 用理性思維的方式來替代非理性思維的方式, 最大限度地減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帶來的情緒困擾的不良影響。

治療過程編輯此療法的治療過程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心理診斷階段

這是治療的最初階段,首先治療者要與病人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 幫助病人建立自信心。 其次摸清病人所關心的各種問題, 將這些問題根據所屬性質和病人對它們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分類, 從其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入手。

領悟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幫助病人認識到自己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表現或癥狀是什么, 產生這些癥狀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

要尋找產生這些癥狀的思想或哲學根源, 即找出它們的非理性信念。

在尋找非理性信念并對它進行分析時要順序進行:首先要了解有關激發事件A的客觀證據;其次, 病人對A事件的感覺體驗是怎樣反應的;第三, 要病人回答為什么會對它產生恐懼、悲痛、憤怒的情緒, 找出造成這些負性情緒的非理性信念;第四, 分析病人對A事件同時存在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看法或信念, 并且將兩者區別開來;第五, 將病人的憤怒、悲痛、恐懼、抑郁、焦慮等情緒和不安全感、無助感、絕對化要求和負性自我評價等觀念區別開來。

修通階段

這一階段, 治療者主要采用辯論的方法動搖病人非理性信念。 用夸張或挑戰式的發問要病人回答他有什么證據或理論對A事件持與眾不同的看法等等。 通過反復不斷的辯論,病人理屈詞窮,不能為其非理性信念自圓其說,使他真正認識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現實的,不合乎邏輯的,也是沒有根據的。開始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這一階段是本療法最重要的階段,治療時還可采用其它認知和行為療法,如布置病人作認知性的家庭作業(閱讀有關本療法的文章,或寫一與自己某一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的報告等),或進行放松療法以加強治療效果。

再教育階段

也是治療的最后階段,為了進一步幫助病人擺脫舊有思維方式和非理性信念,還要探索是否還存在與本癥狀無關的其它非理性信念,并與之辯論,使病人學習到并逐漸養成與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的方法。用理性方式進行思維的習慣,這樣就達到建立新的情緒:如解決問題的訓練、社會技能的訓練,以鞏固這一新的目標。

由于與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是幫助病人的主要方法,并獲得所設想的療效,所以由ABC理論所建立的本療法可以“ABCDE”五個學頭作為其整體模型。

關于理性情緒療法的相關介紹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本文中所講的關于理性情緒療法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好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同時希望大家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一定要做好自己日常情緒的調節。

通過反復不斷的辯論,病人理屈詞窮,不能為其非理性信念自圓其說,使他真正認識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現實的,不合乎邏輯的,也是沒有根據的。開始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這一階段是本療法最重要的階段,治療時還可采用其它認知和行為療法,如布置病人作認知性的家庭作業(閱讀有關本療法的文章,或寫一與自己某一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的報告等),或進行放松療法以加強治療效果。

再教育階段

也是治療的最后階段,為了進一步幫助病人擺脫舊有思維方式和非理性信念,還要探索是否還存在與本癥狀無關的其它非理性信念,并與之辯論,使病人學習到并逐漸養成與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的方法。用理性方式進行思維的習慣,這樣就達到建立新的情緒:如解決問題的訓練、社會技能的訓練,以鞏固這一新的目標。

由于與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是幫助病人的主要方法,并獲得所設想的療效,所以由ABC理論所建立的本療法可以“ABCDE”五個學頭作為其整體模型。

關于理性情緒療法的相關介紹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本文中所講的關于理性情緒療法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好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同時希望大家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一定要做好自己日常情緒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