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如何區分癡呆和健忘?七招辨別癡呆

王大媽今年62歲了, 總愛忘事:鑰匙放什麼地方了?門鎖了嗎?見到熟人叫不上名字……她擔心自己是不是癡呆了, 結果到醫院檢查並非癡呆, 而是老年健忘。 那麼, 到底該如何區分癡呆和健忘, 本期為老年朋友詳細解答。

七大因素影響記憶力

記憶力受多種因素影響,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年齡。 人的記憶力是逐漸衰退的過程, 一般到60歲後才會感到記憶力下降, 而這並不是癡呆。

知識儲備。 一般高知人群記憶力下降相對比較慢。

身體狀況。 患有心臟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 對會記憶力有一定影響。

營養。 老人發現記憶力下降較快時可到醫院檢查, 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葉酸或甲狀腺出現問題了。

失眠。 熬夜、睡眠不好會導致大腦中的相關記憶減弱, 出現短時記憶缺失、健忘等情況。

抑鬱症。 抑鬱症是困擾老年人晚年健康的常見病, 老人情緒不好, 認知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生活事件。 親人離世、重大挫折等會對老人造成極大打擊, 令記憶力受到損傷。

健忘與癡呆六大區別

範圍不同。 隨著年齡增長, 記憶力會下降, 這是良性健忘, 只是部分遺忘, 如昨天去餐館吃飯, 可能記不住具體吃了哪些菜;而癡呆可能連吃飯這件事也忘了, 是完全性遺忘。

認知功能不同。 如果是良性健忘, 今天是幾月幾號、什麼季節不會記混, 癡呆病人就不知道,

看著外邊下雪也可能說是夏天。

生活能力不同。 健忘不影響生活能力, 癡呆患者則不能獨自生活、出門。

情感不同。 健忘的人喜怒哀樂都很正常, 對家人知冷知熱;癡呆患者情感特別冷淡, 對家人也不關心。

思維變化不同。 如果是健忘, 老人會因記性不好而苦惱, 會做備忘錄提醒自己;癡呆老人對記憶力下降沒有感覺。

記憶力下降速度不同。 健忘老人記憶力下降較慢, 很多年維持在大致相同的狀態;癡呆老人記憶力下降較快, 用不了幾年, 日常生活能力就下降到完全要由家人照料了。

有些信號是癡呆預警

患病初期會傳遞出預警信號, 可仔細觀察, 發現後立即就醫。

1.判斷力出現問題。 甄別事物能力下降, 如有個患者到處認乾兒子,

被騙走很多錢。

2.性格改變。 敏感、多疑、冷漠、急躁、喜怒無常。

3.興趣減退。 原來喜歡跳舞、聊天, 現在整天無精打采。

4.學習能力下降。 換個新手機怎麼教也不會, 學習新知識變得困難。

5.記憶出現問題。 記不清時間, 算不清帳, 忘了與他人的約定, 重複問同樣的問題。

6.生活出現問題。 做家務力不從心, 影響了日常飲食起居, 比如做飯忘了放鹽、燒水燒幹了、衣服反著穿或大夏天穿毛衣等。

7.語言有問題。 囉嗦, 說一大堆話卻沒有主題。

良好生活方式防癡呆

癡呆發病因素很多, 雖然先天基因、性別及衰老進程不可改變, 但通過控制後天因素, 能有效干預。 多讀書、看報, 經常用腦可降低47%的患病風險;多吃果蔬、豆類等, 少食油膩;適當喝紅酒、咖啡,

可減少大腦斑塊形成;控制好血壓, 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癡呆的誘發因素;戒煙, 重度吸煙可使患病風險增加157%;經常運動;保持樂觀豁達, 良好的心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