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

解讀青少年“性越軌”行為

性知識的貧乏或性視聽材料“氾濫”是造成男性青少年性錯的主要原因。 無法從正常管道瞭解性知識, 卻對性充滿好奇心, 往往會導致男孩子自己從書本、宣傳媒介中吸取“養分”。 然而, 當他們接觸到的是受過污染的"資訊源"時, 麻煩就發生了。 他們所接受的不良資訊, 並不是旨在傳授他們應瞭解的性心理和生理知識, 而是起到了撩撥起他們性衝動的作用。 青少年人尚不強大的自製力一旦抵不過欲火焚心的煎熬, 便極可能鑄成過錯。

因為想體驗一次, 因為有壓抑不住的欲望, 甚至因為證明自己的力量,

加之男性本能的主動攻擊性, 男性青少年在性越軌中往往要負主要的責任。

除了經不起誘惑外, 偷吃禁果後的不良後果有可能使事態進一步惡化。 比如女孩懷孕了, 男孩怕事情暴露而起殺人滅口之心, 這樣的惡性犯罪案例亦非絕無僅有。

給青少年多些愛護

無論孩子的性越軌是自發的, 還是暴力被迫的, 當周圍知道事實後, 首先應避免的是感情用事, 雪上加霜。 特別是父母, 作為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 他們的影響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當受到衝擊的孩子認為自己再也不純潔了, 父母的關心愛護便是使自己重新振作回頭的首要條件。

儘管父母生氣、情緒激動, 但一味就此攻擊孩子, 會讓孩子覺得這一錯便沒有生路,

只有將錯就錯, 一錯到底了。 “小色鬼”、“小騷貨”這種污辱性的“貼標籤”做法, 只能使孩子在歧路上越走越遠。 偶爾的過失變成了問題行為, 進而發展成為性犯罪, 我想這不會是家長所願看到的吧。

其實, 事後的關懷只能是亡羊補牢, 事前的愛才更為可貴。 如果家庭多些溫暖, 父母多些與孩子平等交流的機會, 那尚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人就能更樂意地聽從父母的意見和指點, 能更注重從家裡尋求情感寄託, 而不是去和一個外人打交道。

與孩子共同思考性問題

也許大人們會覺得尷尬而難以啟齒, 但與其逼著孩子去作自我探索或一無所知幹出蠢事, 還不如主動去上好這青春期必修課。 父母應配合學校的性教育做些工作,

尤其當學校的生理衛生課並不到位時。 性的知識, 對性的態度和思考, 這些都是大人應教給孩子的。 認真地與孩子談, 讓孩子覺得這是件嚴肅的事, 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他證明這一點。 這樣, 才能使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成熟的人。


今天的社會已進入資訊社會, 隱瞞、避諱, 或者簡單地對性問題用"應該"、"不能"加以限制的做法是完全過時而行不通的。 在一個對性諱莫如深的家庭中出來的孩子很容易對性抱有扭曲的趣味和心態。

從生理上看, 青少年是人生進入成年期的前一站。 在青春期之後, 青少年已開始試著更深入地把目光投向自身和他人的內心世界。 他們的心理發展是很必要的, 而性心理作為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沒理由讓它滯後或空缺。 我們不能只在發生問題後去指責孩子, 如果孩子沒能健康成長, 那家長就必須為他們自已的無知或漠視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