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大視野:血管健康日

膽固醇控制:中國心腦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支點”

中國慢病防控任重道遠, 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 中國目前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已經達到2.3億人, 每5個成年人中有1人是心血管病。 2011年10月由世界銀行公佈的《創建健康和諧生活 遏制中國慢病流行》報告指出, 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主的慢病負擔已占我國總疾病負擔的近七成。 若不加以有效控制, 未來20年我國心梗、中風、糖尿病等疾病負擔將增長近50%!

廣州軍區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董鳳英教授指出:心腦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 其中膽固醇控制是關鍵。

膽固醇的管理不僅是一個指標, 也是帶來多種獲益的重要“支點”。 因為壞膽固醇是導致冠心病、中風等嚴重問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有研究顯示, 冠心病死亡的增加77%歸因於壞膽固醇水準的增高, 遠遠重於高血壓、糖尿病、吸煙、BMI等其他多個危險因素。

然而在我國, 大眾對壞膽固醇的危害認知目前僅僅局限於血脂檢驗報告單上有沒有提示箭頭, 以為沒有箭頭就表示膽固醇水準正常;就算略微偏高一點點, 也認為不過是血液黏稠了些, 飲食清淡一些就好了。 這些錯誤看法, 距離《指南》中膽固醇水準分層管理建議相差甚遠。

赤橙黃綠:膽固醇水準分層達標

圖一:膽固醇分層達標

董鳳英教授介紹說, 我們通常說的膽固醇也有“好”有“壞”,

其中好膽固醇有心血管保護作用, 壞膽固醇則會帶來血管內小米粥一樣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聚集, 使血管變得狹窄, 血流不足, 導致冠心病等疾病。 更危險的是, 有些斑塊還相當不穩定, 一旦破裂就會短時間堵塞血管、導致心梗或中風, 對健康危害很大。

壞膽固醇危害大, 當然要被有效地控制起來。 接診的易紹東醫生指出, 不同危險水準患者的膽固醇控制目標範圍各不相同。 如果僅僅依據日常體檢或者普通的血脂檢驗報告單中是否出現警示性的箭頭來判斷自己的膽固醇水準是否達標是遠遠不夠的。 患者的整體危險性水準越高, 其壞膽固醇水準的必須控制得更低。 患者的整體危險水準需根據多種危險因素來綜合評估,

包括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中風病史, 以及年齡、吸煙、低高密度膽固醇水準、肥胖和有血管病家族史等在內的資訊都需要考慮。

根據《2007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 以上表格中的紅色、橙色、黃色和綠色分別代表未來10年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程度, 即極高危、高危、中危、低危。 不同危險程度的人群有著不同的壞膽固醇控制目標值: 

譬如說, 對於一個處於“綠色”低危的患者而言, 其膽固醇水準控制在4.14mmol/L就可以了。 但是對於一直處於“紅色”極高危的患者, 其膽固醇水準就必須控制在2.07mmol/L以下。

膽固醇分層達標要長期堅持

易紹東醫生介紹說, 臨床大夫最苦惱的就是頻繁被冠心病患者追問, “我已經吃了降脂藥,

膽固醇水準也降到了2.6, 我是不是就已經安全了, 可以停藥了吧?”

實際上, 約70%壞膽固醇是人體自身合成的, 而且這種合成是不斷進行的。 對於橙色風險的冠心病、中風患者, 以及剛剛發生過心梗、糖尿病合併冠心病的眾多患者來說, 由於他們體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已經廣泛存在, 化驗單上的箭頭僅表示膽固醇水準被短時間內控制住了, 但並不代表風險消失。 若不持續控制, 壞膽固醇持續合成和累積, 斑塊還會出現, 使血管變得脆弱易破。 所以說, 膽固醇分層達標不是一個階段性動作, 而必須持續進行、貴在堅持。

據董鳳英教授介紹, 目前臨床醫生們已經意識到, 根據正常人的壞膽固醇水準制定的LDL-C檢測參考值範圍太“一刀切”了,

讓很多心血腦管高危人群誤以為自己已經達標, 從而帶來自行中斷或延誤治療。 所以我國已經有不少醫院開始根據《指南》的“赤橙黃綠”危險分層, 把高危、極高危人群目標值添加到血脂檢驗報告單裡。 這樣既方便醫生更好地根據分層給與對應的治療, 也利於患者瞭解自己的心腦血管疾病危險程度, 接受醫生及時有效的干預方案。

人體是由血管組成的, 而血管健康又可以由不同顏色來顯示。 冠心病、中風、糖尿病, 高血壓合併3個以上危險因素的等高危人群, 以及近期心梗、冠心病合併糖尿病或中風等極高危人群, 只有瞭解屬於自己的健康色彩, 才能真正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讓我們掌握屬於自己的健康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