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每日醫方】大柴胡湯

導讀:表裡雙解劑大柴胡湯是臨床常用的經典方劑, 具有和解少陽, 內瀉熱結之功效。 大家還記得大柴胡湯由哪幾味藥組成麼?

【方歌】

大柴胡湯用大黃, 枳芩夏芍棗生薑。

少陽陽明同合病, 和解攻裡效無雙。

【組成】

柴胡15g 黃芩9g 芍藥9g 半夏(洗)9g 枳實(炙)9g 大黃6g 生薑15g 大棗5個

【用法】

上八味, 以水一鬥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 溫服一升, 日三服。

現代用法:水煎二次, 去滓, 再煎, 分2次溫服。

【功用】

和解少陽, 內瀉熱結。

【主治】

少陽、陽明合病。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嘔不止, 鬱鬱微煩, 心下滿痛或心下痞鞕, 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 舌苔黃, 脈弦有力。

【方解】

本方是由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 加大黃、枳實、芍藥而成, 是和解為主與瀉下並用的方劑。 小柴胡湯為治傷寒少陽病的主方, 加大黃、枳實、芍藥以治療陽明病熱結之證因此, 本方主治少陽與陽明合病, 症見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表明病變部位仍未離少陽;嘔不止與鬱鬱微煩,

則較小柴胡湯證之心煩喜嘔為重。 至於心下滿痛或痞鞕, 便秘或熱利, 苔黃與脈弦有力等, 是病邪已入陽明化熱成實之象。 在治法上, 病在少陽, 本應禁用下法, 但在兼有陽明腑實的情況下, 就必須表裡兼顧。 故汪昂說:“少陽固不可下。 然兼陽明腑實則當下”。 因此, 本方配伍, 既不悖于少陽禁下的原則, 並可表裡同治, 使少陽、陽明之邪得以雙解, 可謂一舉兩得。 方中以柴胡為君, 與黃芩合用, 能和解清熱, 以除少陽之邪;大黃、枳實瀉陽明熱結, 共為臣藥。 芍藥緩急止痛, 與大黃相配可治腹中實痛, 與枳實相伍可治氣血不和的腹痛煩滿不得臥;半夏降逆止嘔, 配伍生薑重用, 以治嘔逆不止, 俱為佐藥。 大棗與生薑同用,
能調和營衛而和諸藥, 為使藥。 諸藥合用, 共奏外解少陽, 內瀉熱結之功。

本方在臨床運用時, 以往來寒熱, 胸脅或心下滿痛, 苔黃便秘, 為辨證要點。 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 而見上述證候者, 亦可加減應用。

【附方】

厚朴七物湯(《金匱要略》) 厚樸15g 甘草6g 大黃9g 枳實9g 桂枝6g 大棗4個 生薑12g 上七味, 以水一鬥, 煮取四升, 溫服八合, 日三服。 功用:解肌發表, 行氣通便。 主治:外感表證未罷, 裡實已成。 腹滿, 發熱, 脈浮而數, 大便不通。

厚朴七物湯與大柴胡湯均為治療表裡同病之候。 但大柴胡湯證屬於少陽與陽明合病;厚朴七物湯證是太陽與陽明合病, 並以裡證為主。 故重用厚樸、枳實以行氣除滿, 配大黃以泄熱通便;少用桂枝佐生薑、甘草、大棗以解肌表之邪。

因其腹滿不痛, 故不用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