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健康生活從運動開始

在一個任何事情都計算“投入與產出”和注重效益的時代,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身體是生活和事業的本錢, 強健的身體素質是最令人羡慕和值得珍惜的資本,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 在這方面本來是相差無幾的, 卻會由於個人或社會的原因而逐漸拉開差距, 最終連原有的基礎也一起賠了進去, 受到影響的不只是生理狀態各異, 甚至心理上也出現難以調整的障礙。 以人為本, 關注民生, 從大眾健康和體質做起, 正在成為廣為議論的社會性話題。

為了體質和健康, 不花點錢不成, 但光靠花錢買也不成。

在堪稱世界體育強國的美國, 花50美元就能成為健身俱樂部的會員。 入會時可以領得一張記錄卡, 通過體質檢測採集資料, 隨後定期參加活動, 教練員根據體質欠缺的專案安排鍛煉, 加以指導, 再把跟蹤監測的情況記錄在案, 以觀後效。 在近鄰的日本和韓國, 舉辦東京和漢城奧運會有力促進了國民健身意識與社會體育設施同步改善, 自覺加入體育鍛煉大軍成為理所當然, 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指標出現了歷史性的提高。

中國人對待體育健身的看法曾經有過誤區, 以為老外天生愛玩, 愛折騰, 愛刺激, 更因為有錢才能辦到。 其實不然, 即使像紐約、巴黎這樣的國際大都市, 在街巷和公園跑步的人從來不少, 而豪華的鍛煉方式也從來不是多數人的選擇。

在一個經濟社會崛起的大國, 打球跑步、跋山涉水這類事情, 應當逐步從大眾的時尚追求成為生活習慣。

中國傳統的體育觀大多強調人文理念, 很少言及客觀條件, 何況地域遼闊的國度, 大眾健身方式的選擇和低成本理應更容易。 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理念逐漸深入和社會整體發展, 全民健身名副其實, 中國才能自豪地告訴世界, 舉辦奧運會, 人人都是無愧的東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