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冬季如何正確鍛煉

即使到了冬季, 也有很多注重養生健康的人, 可能是寒天地凍的天氣也會去戶外活動, 但是注意盲目的運動反而適當其反, 特別是老年人, 身體相對于年輕人更為虛弱, 不當的運動方式所帶來的傷害也是不能小看的, 我們要注意的有哪些呢?

(一)空氣潔淨、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是在戶外活動為好。 打球、登高、跳繩、跑步等均為適宜項目。 長跑時應以鼾子吸氣, 以張口呼氣為好。 謹防吞咽進過多的“涼風冷氣”。 若發生了腹脹、胃腸痙攣絞痛時, 可用熱水袋、熱敷靈、遠紅外線石英燈照烤腹部;進食生薑、芥末、豆鼓等驅寒暖肚食物, 可使涼氣排放出。 戶外活動應避開大霧、汽車尾氣、垃圾及噪音污染環境。

(二)在大風降溫或冰雪連天的日子, 平時健康基礎差, 不宜承受戶外環境活動的老的人等, 不妨在室內鍛煉, 跳繩或步行運動均可收到減脂肪、增肌纖維的效益。

臺灣學者科研認為, 輕柔又舒緩的太極拳活動, 可改善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 美籍華人研究認為, 太極拳運動可改善老人平衡功能, 減少由於平衡失調導致的跌摔和骨折;英國科研認為, 太極拳活動可助益冠心病的防與治。

(三)老年人及體弱者、易發感染疾病者, 不宜劇烈運動。 國外運動醫學專家認為, 劇烈或過激的鍛煉會增加骨質損傷的危害並損傷人體免疫系統功能。 胸腺分泌的胸腺素減少, 致整體免疫抗疫抗病能力“滑坡”;削弱淋巴細胞、T細胞、巨噬細胞對病原微生物的“攻與防”能力。 易致肺炎、支氣管炎、感冒、流腦、肋腺炎、胸膜炎、咽喉炎等“感染性疾病”。 運動量不宜過大、時間勿過久, 提倡每天鍛煉30分鐘, 也可將其“切分”為每日3次,

每次10分鐘, 健身效果並不差。

(四)不怕“小”鍛煉, 就怕不鍛煉。 一些高齡老者, 體態龍鍾, 毫不愛動, 有些人甚至過著“食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極易發生平衡障礙, 多致跌跤骨折。 老婦若每天只進行走步活動, 髖部骨折(股骨頸骨折或股骨粗隆間骨折)可減少40%, 打網球可使骨折減少75%。 每日做徒手操, 伸伸胳臂彎彎腰, 也比毫不活動要好。 英國科研認為:20歲-45歲的婦女若每天進行雙腳跳躍50次, 堅持半年光景, 其骨質密度非但不減低, 反而增長4%。

(五)運動前後做好“準備活動”。 日本宮崎醫科大學骨科的田島直也教授認為, 運動前應慮及量力而行。 打網球易致腓腸肌(腿肚子)斷裂, 打排球易致足踝關節扭傷, 壘球易致指骨骨折,

棒球易致跟腱斷裂。 所以運動前一定先要做伸展、彎腰等準備活動。 運動終結時應做些踏步伸展、轉頸等等放鬆活動。

原來小小的運動也有那麼多學問, 記住以上五點, 讓您的運動也變得健康合理, 也要更關心身邊的家人朋友。 身體是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