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太極拳可促進糖尿病人恢復

糖尿病目前是我國的第一大高發疾病, 其人群的數量已經超過了高血壓人群, 而且糖尿病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一種能夠完全治癒的方法, 可以說病人們只能是自已控制飲食以及用藥用配合的方式進行維持, 其所帶來的併發症往往又是非常可怕的, 於是如何能夠找到一種好的改善糖尿病病症的方法就成了醫學專家們所面對的難題, 臺灣和澳大利亞科研人員發現, 每週打幾小時太極拳, 能顯著改善Ⅱ型糖尿病的病症, 也許這一發現會給糖尿病人們帶來一個新的署光.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小組指出,

其他形式的溫和運動, 也有助於控制糖尿病。 但是“這些中國太極拳的運動形式比較容易學, 而且不需要複雜或昂貴的設施”。

發表在英國《體育醫學》雜誌上的報告還說, 雖然糖尿病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及肥胖有直接聯繫, 但是太劇烈的運動也未必有好處, 打太極拳是不錯的選擇。

在臺灣的試驗中, 研究人員評估了30名Ⅱ型糖尿病人和30名同齡的健康人練習太極拳12個星期後, T輔助細胞(T-helper )的變化。

他們發現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紅蛋白 (HbAlc)顯著降低, 而且增強免疫反應的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12水準倍增, T細胞的活力也明顯增加了。

而澳大利亞的試驗就發現, 11名中老年人練習12周的氣功和太極拳以後, 血糖水準和“代謝綜合征”都明顯改善了。

(4)虛實分明:太極拳鍛煉中若全身重心落在右腿上, 則右腿為實, 左腿為虛;反之, 左腿為實, 右腿為虛。 只有虛實分明, 身體轉動才能輕巧靈便, 毫不費力。

(5)沉肩垂肘:兩肩放鬆下垂, 兩肘亦隨之下垂, 使氣沉丹田, 氣息得以調整。

(6)用意不用力:首先要全身放鬆, 使意念、氣血周流全身, 太極拳的動作柔和輕鬆, 長期鍛煉後, 便表現出真正的內勁。

(7)上下相隨:練習太極拳時根在腳, 發於腿, 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 神隨眼動, 上下相連而成一體。

(8)相連不斷:進行太極拳鍛煉時, 動作自始至終連綿不斷, 周而復始, 迴圈無窮, 貫穿一氣。

(9)動中求靜:太極拳鍛煉時的動作愈慢愈好, 慢而呼吸深長, 氣沉于丹田, 血脈流暢, 可稱為動之於外, 靜之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