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要做好吃穿睡行
1、吃:多甘少酸是春季飲食原則
中醫認為, 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 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 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 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 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 而酸味入肝, 其性收斂, 多吃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 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 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 這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復發的原因之一。
在“補”的問題上, 健康人完全可以不用進補, 而有慢性病的人則可按照春夏養陽的原則, 及時諮詢醫師進行辯證調治, 這樣既能控制舊疾, 還能預防新病,
2、穿:春捂四原則生活小竅門
中醫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冬天天冷, 到了春天, 人就和植物一樣開始復蘇, 可春天正是各種病毒活躍的時候, 加上春天時寒氣還沒有完全散去, 人也就很容易患病。 所以, 在穿衣上中醫講究養生防病應當“春捂”。
中醫專家介紹, “春捂”也就是著重於保暖, 而“春捂”的時期應該是在早春, 一般從三月初到四月中旬。
3、睡:睡個午覺防春困
經過漫漫寒冬, 人體陽氣消耗不少。 初春時陽氣升發不足, 人就感到非常困乏。 如果出現“春困”現象, 就要注意自我調節。
首先, 人們應克制情緒, 以免傷肝, 肝火上擾容易影響脾胃功能, 從而為消化道疾病敞開大門。 同時不要因為“春困”而睡懶覺,
其次, 克服春困可從飲食調理入手補氣、補陽。 中醫講究“春夏補陽,秋冬補陰”, 而補陽藥補不如食補。 專家認為, 春季用茯苓煮粥或用蓮蓉紅棗煮粥可補脾氣不足, 多食龍眼肉也可補脾氣, 多食枸杞、烏雞等可補腎氣不足, 這些飲食療法都可緩解春困現象。
4、行:開春運動有“良方”
中醫認為, 春天的陽氣在樹林、江河、湖邊的空氣裡尤其旺盛, 這些地方富含著一種負氧離子, 它有止咳、消除疲勞、調節神經、降壓、鎮靜等功效。 運動地點選擇在室外, 能改善呼吸、新陳代謝及血液迴圈的狀態, 越練越精神。 所以春季運動首先要在室外。
入春以後要適應陽氣升發的特點,